321.形影皆去,心境皆空。

理寂則事寂,遣事執理者,似去影留形;

心空則境空,去境存心者。如聚膻卻蚋。

【大意】

真理跟事物是血肉相連的,真理靜止事物也隨著靜止,排除事物而執拗於道理的人,就像排除影子而留下形體那樣不通;

心智和環境也是血肉相連的,內心空虛環境也跟著空虛,排除環境的干擾而想保留內心寧靜的人,就像聚集一大堆膻味東西卻想排除蟻蠅一樣愚蠢。

 

322.任其自然,萬事安樂。

幽人清事總在自適,故酒以不勸為歡,棋以不爭為勝,笛以無腔為適,琴以無弦為高,會以不期約為真率,客以不迎送為坦夷,若一牽文泥跡,便落塵世苦海矣!

【大意】

一個隱居的人,內心清淨而俗事又少,一切總是的適應自己的本性。因此喝酒時誰也不勸誰多喝,以能各盡酒量為樂;下棋只是消遣,以不爭勝敗為勝;吹笛只是為了陶冶情趣,以不講求旋律為合適;彈琴只是為了消遣休閒,以無弦之琴為最高雅;和朋友約會是為了聯誼,以不受時間限制為真摯;客人來訪要賓主盡歡,以不送往迎來最自然。

反之假如有絲毫受到世俗人情禮節的約束,就會落入煩囂塵世苦海而毫無樂趣了。

 

323.思及生死,萬念灰冷。

試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,又思即死之後作何景色?

則萬念灰冷一性寂然,自可超物外遊象先。

【大意】

請你想想看:

你在沒出生之前又有什麼形體相貌呢?你再想一想,你死了以後又是一番什麼景象呢?人既然無法測知生前的往事,又無法預卜死後的未來,而生命又是那麼短促,一想到這些就不免萬念俱灰。

不過生命雖然短促,精神卻是永恆的,只要能保持純真本性,自然能超脫物外,遨遊於天地之間。

 

324.卓智之人,洞燭機先。

遇病而後思強之為寶,處亂而後思平之為福,非蚤智也;

幸福而先知其為禍之本,貪生而先知其為死之困,其卓見乎。

【大意】

一個人只有在生過病之後才能體會出健康的可貴,只有在遭遇變亂之後才會思念太平時的幸福,其實這都不是什麼有遠見的智慧;

能預先知道僥倖獲得的幸福是災禍的根源,雖然愛惜生命可是卻能預先明白有生必有死之理,這樣才算是超越凡人的真知卓見。

 

325.雌雄妍醜,一時假相。

優人傳粉調朱,效妍醜於毫端,俄而歌殘場罷,妍醜何存;

奕者爭先競後,較雌雄於著子,俄而局盡子收,雌雄安在?

【大意】

演藝人員在臉上搽胭脂塗口紅,把一切美醜都決定在化妝筆的筆尖上,可是轉眼之間歌舞完畢、曲終人散,方才的美醜又都到哪裡去了呢?

下棋的人在棋盤上競爭激烈,把一切勝負都決定在棋子上,但是轉眼之間棋局完了、子收人散,方才的勝敗又都到哪裡去了呢?

 

326.風月木石之真趣,惟靜與閑者得之。

風花之瀟灑,雪月之空清,唯靜者為之主;

水木之枯榮,竹石之消長,獨閑者操其權。

【大意】

清風下的花朵隨風搖曳,姿態顯得特別灑脫,雪夜中的月光逐雲輝映,形影顯得特別明朗;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享受這種怡人景色。

樹木的蒼盛與枯榮,竹子和石頭的消失與生長,只有富於閒情逸致的人才能領略此中雅趣。

 

327.天全欲淡,雖凡亦仙。

田父野叟,語以黃雞白酒則欣然喜,問以鼎食則不知;語以袍短褐則油然樂,問以袞服則不識。

其天全,故其欲淡,此是人生第一個境界。

【大意】

在鄉下跟老農夫談論飲食,每當談到白斬雞和老米酒時,他就會顯得興高采烈,如果問他山珍海味等佳餚,他就茫然不知了;

每當談起衣著時,一提起長袍短襖,他就會不由得流露出歡樂表情,假如問他黃袍紫蟒等官服,他就一點也不懂了。

可見老農夫保全了淳樸本性,所以他的欲望才這樣淡泊,這才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。

 

328.本真即佛,何待觀心。

心無其心,何有於觀,釋氏曰觀心者,重增其障;

物本一物,何待于齊,莊生曰齊物者,自剖其同。

【大意】

心中假如沒有憂慮和雜念,又何必要下內省觀察工夫呢?佛教所說的反觀內省,實際上卻增加了修行的障礙;天地間萬物本來都是一體的,又何必等待人來劃一平等呢?

莊子所說的消除物我界限,就等於是分割了本來屬於一體的物性。

 

329.勿待興盡,適可而止。

笙歌正濃處,便自拂衣長往,羨達人撒手懸崖;

更漏已殘時,猶然夜行不休,笑俗士沉身苦海。

【大意】

當歌舞盛宴達到最高潮時,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戀地離開,那些胸懷曠達的人就能在這種緊要處猛回頭,真是令人羡慕;

夜闌人靜仍然忙著應酬的人,那些目光無豆者已經墜入無邊痛苦中而不自覺,說來真是可笑。

 

330.修行宜絕跡於塵寰,悟道當涉足於世俗。

把握未定,宜絕跡塵囂,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,以澄悟吾靜體;

操持既堅,又當混跡風塵,使此心見可欲而亦不亂,以養吾圓機。

【大意】

當意志還沒堅定、沒有把握控制時,就應遠離物欲環境的誘惑,以便讓自己看不見物欲而不會使心迷亂,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清明純靜的本性;

等到意志堅定可以進行自我控制時,就要讓自己多跟各種環境接觸,使自己看到物質的誘惑也不會使心迷亂,藉以培養自己圓熟質樸的靈性。

 

331.人我一視,動靜兩忘。

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,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,心著於靜便是動根,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?

【大意】

一個喜歡清靜討厭喧囂的人,往往離群索居來求取安寧;豈不知遠離人群只是為了自我,而一心求靜的結果是一旦遇到喧囂就會煩躁不安。

可見由於過分求靜,反而成為煩躁的禍源。

人我本是一體的,而動靜也是互相關聯的,假如不能忘懷自我,只知一味過分強調寧靜,又如何能達到真正安寧的靜界呢?

 

332.山居清麗,人都俗氣。

山居胸次清灑,觸物皆有佳思:見孤雲野鶴而起超絕之想,遇石澗流泉而動澡雪之思;撫老檜寒梅而勁節挺立,侶沙鷗麋鹿而機心頓忘。

若一走入塵寰,無論物不相關,即此身亦屬贅旒矣!

 

【大意】

隱居在山間胸懷自然開朗灑脫,所接觸的事物自然都能引起高雅的思緒:看見無拘無束的孤雲野鶴,就會引起超塵脫俗的觀念;

遇到山谷溪澗的流泉,就會引起洗潔一切世俗雜念的思想;撫摸聳立在風霜中的老檜和臘梅,心中就會不由得湧起效法它們威武不屈堅毅氣節的願望;終年與溫和的沙鷗和麋鹿在一起,會使一切勾心鬥角的邪念全消。

假如再度走回煩囂的都市,即使不跟各種聲色環境接觸,也會覺得自己就像旗幟的飄帶那樣毫無用處。

 

333.人我合一之時,則雲留而鳥伴。

興逐時來,芳草中撒履閑行,野鳥忘機時作伴;

景與心會,落花下披襟兀坐,白雲無語漫相留。

【大意】

心血來潮時,何妨脫下鞋襪光腳在草地上散步,就連飛翔山野的小鳥也會忘記被人捕捉的危險來和我作伴;

當大自然的景色和我的思想融為一體時,何妨披著衣裳靜坐在花下沉思,默默面對天際白雲,無言卻又有留戀之感。

 

334.禍福苦樂,一念之差。

人生福境禍凶皆念想造成,故釋氏云:

利欲熾然即是火坑,貪愛沉溺便為苦海;

一念清烈焰成池,一念警覺船登彼岸。

念頭稍異,境界頓殊,可不慎哉。


【大意】

人生的幸福與苦惱全是由自己的觀念所造成,例如釋迦牟尼佛說:名利的欲望太強烈就等於使自己跳進火坑,貪婪之心太強烈就等於使自己沉入苦海;只要有一絲純潔觀念就會使火坑變成水池,只要有一點警覺精神就能使苦海變成樂園。

可見意識觀念略有不同,人生境界就會全面改變,所以一個人的所思所想必須慎重。

 

335.若要功夫深,鐵杆磨成針。

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,學道者須加刀索;

水到渠成,瓜熟蒂落,得道者一任天機。

【大意】

繩索磨擦木頭長久了可鋸斷木頭,水滴落在石頭上時間一久可貫通堅石,同理,作學問的人也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;

各方細水彙集在一起自然能形成一道河流,瓜果成熟之後自然會脫離枝蔓而掉落,同理,修行學道的人也要聽任自然才能獲得正果。

 

336.機息心清,月到風來。

機息時便有月到風來,不必苦海人世;

心遠處自無車塵馬跡,何須痼疾丘山。

【大意】

當心中停止一切陰謀詭計之後,就會使你有輕鬆舒暢之感,因為從此不再為人間的煩惱而痛苦;

當思想遠遠超脫世俗之後,你自然不會聽到外面的車馬喧囂之聲,根本不必眷戀山野林泉的隱居生活。

 

337.落葉蘊育萌芽,生機藏於肅殺。

草木才零落,便露萌穎於根底;

時序雖凝寒,終回陽氣於飛灰。

肅殺之中,生生之意常為之主。

即是可以見天地之心。

【大意】

花草樹木剛剛凋謝,可是它們下一代的新芽已經從根部長出;一年四季剛演變為寒冬季節,溫暖的陽春就行將到來。

當萬物到了飄零枯萎季節,卻在暗中隱藏著綿延不絕的蓬勃生機。從這種生生不息中可以看出天地的好生之德。

 

338.雨後山色鮮,靜夜鐘聲清。

雨餘觀山色,景象便覺新妍;

夜靜聽鐘聲,音響尤為清越。

【大意】

在雨後觀賞山川景色,就會覺得另一番清新氣象;

當夜闌人靜聆聽廟院鐘聲,就會覺得音質特別清脆悠揚。

 

339.雪夜讀書神清,登山眺望心曠。

登高使人心曠,臨流使人意遠;

讀書於雨雪之夜,使人神清;

舒嘯於丘阜之巔,使人興邁。

【大意】

假如你站在高山上放眼遠看,就會立刻使你感到心胸開闊;假如你面對水流凝思,就會馬上使你意境悠遠。

假如你在雨雪之夜讀書,就會使你感到心曠神怡;假如你爬上丘陵展胸低嘯,就會使你感到意氣豪邁。

 

340.萬鐘一發,存乎一心。

心曠則萬鐘如瓦罐,心隘則一發似車輪。

【大意】

一個心胸闊達的人,即使是一萬鐘的優厚奉祿,也可看成像瓦罐那樣沒價值;

一個心胸狹隘的人,即使是一點金錢,也會看成像車輪那麼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拒絕色情好男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