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聖經淺解》太上感應篇、文昌帝君陰騭文、關聖帝君覺世經、孚佑帝君心經 毛惕園居士 纂述.jpg

文昌帝君陰隲文淺解

通城毛凌雲惕園纂述

  帝君生於晋,姓張,名亞,越人也,後徙蜀,居梓潼。其人俊雅灑落,其文明麗浩蕩,為蜀中宗師。感時事,託為方外遊,及門諸弟子,建祠奉祀,題曰文昌君。唐玄宗僖宗,避寇入蜀,顯靈擁護,難平,詔封晋王,後人尊稱為文昌帝君。上帝以其累世為儒,命掌天曹桂籍,並命為雪山大仙。曾歸依釋迦牟尼佛,蒙為授記: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安樂不動地、遊戲三昧定慧王菩薩,釋迦梵證如來。陰隲、即陰德、陰功,是不給人知道的善行,帝君公開提出,教訓世人,應各廣行陰隲之善因,天必賜汝以福祥之善果,故名陰隲文。古今註釋,皆文富義繁,艱深難解,茲特節取廣義之文,易為淺解,期皆一目了然,即自信受奉行,樂善不倦,有因必有果,誠求富貴福壽之捷徑也。

 

帝君曰。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。未嘗虐民酷吏。救人之難。濟人之急。憫人之孤。容人之過。廣行陰隲。上格蒼穹。人能如我存心。天必錫汝以福。

  此皆帝君現身說法,故以吾字起頭,自言十七世以來之功行,以為訓人之張本。人惟生不知來,死不知去,便謂形神消滅,無復來生,所以肆行無忌。帝君深知此種觀念,自誤誤人,流毒不淺,故以自己之一十七世,曉然正告天下,使皆知人人都有一十七世,由是將為善,想及身後之福,必自勇為,將為不善,想及身後之禍,必不敢為。人之一生為一世,古時稱受職居官之人,為士大夫。救難有多端,在水火之難,以拯拔為救,在冤獄之難,以昭雪為救,遇盜賊刀兵之難,以解脫為救,濟急與救難不同,受饑寒、急於衣食,遭疾病、急於醫藥,有子女、急於婚嫁,遇死亡、急於喪葬。必隨力救濟,皆盡我之智謀,竭我之財力,使救濟之念,十分圓滿而後止。憫恤人家幼失父母之孤兒孤女,必教養成人,及時婚嫁。寬容別人之過失,雖無心之過易恕,有心之過難容,必難容能容,而生憐憫原諒。帝君所行陰隲,不勝枚舉,故以廣行二字,概括一切。格是感格,蒼穹是天,錫是賜。帝君說:我一十七世,都得讀書做官,為士大夫身,皆由於我從來沒有虐使人民,酷待吏役,救人之難,濟人之急,憫人之孤,容人之過,如此廣行陰隲,上感蒼天,賜我福祿,並命職掌桂籍,名列仙班。只要人能像我一樣存好心,做好事,這是善因,天必賜汝以福,這是善果,必字、如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毫髮不爽。

 

於是訓於人曰。昔于公治獄。大興駟馬之門。竇氏濟人。高折五枝之桂。救蟻中狀元之選。埋蛇享宰相之榮。

  於是二字,承上啓下,若承未嘗弱民句來,則訓有止惡之意,為下諸惡莫作的張本。若承救人之難六句來,則訓有勸善之意,為下衆善奉行的張本。帝君因此垂訓於人,使皆改惡行善,福臻祥集。特先舉昔日于公等四則行善得福之因果,為下欲廣福田,須憑心地的張本。

  漢于公,東海人,為縣獄吏。郡有孝婦,寡居守節,養姑甚謹,姑恐妨其嫁,竟自縊死,姑女誣告孝婦迫死其母,婦不能辯,公為力爭,而不得免,孝婦被處死刑,東海忽大旱三年,後太守來,公白其冤,祭孝婦墓,遂即大雨。凡所平決案獄,民皆允服。公門壞,父老謀為興建,公曰:「可高大其門,令容駟馬車,因我治獄多陰德,並無冤枉,子孫必有興者。」後其子定國,果為丞相,封平西侯,孫永侶,為御史大夫。

  五代竇禹鈞,燕山人,年三十餘,尚無子,夢祖父告曰:「汝不但無子,且不壽,宜早修德以囘天。」由是力行善事,有家人盜錢二百千,自書券曰:「永賣此女,以償所負。」繫幼女背,遂即遠遯,公憐之,即焚其券,養女及笄,擇配嫁之。同宗外戚,有喪不能擧,出錢葬之,有女不能嫁,出錢嫁之。公量每歲所入,除伏臘供給外,悉以濟人,家唯儉素,無金玉之飾,無衣帛之妾。於宅南建書院,聚書數千卷,延師課四方孤寒之士,厚其廩餼,由公顯者甚眾。不久,連生五子,皆聰明俊偉。復夢祖父告曰:「汝數年來,功德浩大,名挂天曹,延壽三紀,五子俱顯榮,汝當益加勉勵,無惰初心。」後來長子儀,任禮部尚書,次子儼,任禮部侍郎,三子侃,任左補闕,四子稱,任右諫議大夫,參大政,五子僖,任起居郎,八孫皆貴。公享壽八十有二,無病談笑而逝。

  宋宋郊、宋祁,兄弟同在太學,有僧相之曰:「小宋大魁天下,大宋不失科甲。」後春試畢,僧見大宋,賀曰:「似曾活數百萬生命者。」郊曰:「貧儒何力及此,」僧曰:「蠕動之物皆命也,」郊曰:「有蟻穴為暴雨所浸,吾編竹橋渡之,豈此是耶?」僧曰:「是矣。小宋今當大魁,公終不出其下。」及唱第,祁果狀元,章獻太后,謂弟不可先兄,乃易郊第一,祁第十,始信僧言不謬。

  楚孫叔敖,嘗出遊,見兩頭蛇,殺而埋之。及歸,憂而不食,母問其故?泣對曰:「兒聞見兩頭蛇者必死,兒今見之,恐棄母而死也。」母曰:「蛇今安在?」答曰:「恐後人又見,已殺而埋之矣。」母曰:「無憂,吾聞有陰德者,必獲善報,汝必興於楚。」後果為令尹,執楚政。

  按濟人救蟻是善事,為順種福田,治獄埋蛇是惡事,皆存心救人,為逆種福田,都是善因,皆得近報在自己,遠報在兒孫之福報,都是善果。

 

欲廣福田。須憑心地。行時時之方便。作種種之陰功。利物利人。修善修福。

  此為一篇之綱領,皆培植心地之事。上述因果之事,此明因果之理,心地是因,福田是果。田地皆有生長之義,人若行善,如農夫種田,能得福報,故名福田;心為萬法之本,能生一切諸法,人皆依心而起善惡諸行,故名心地。方便,是有益於人之善事,陰功,是不給人知道之善行。欲是想,想要廣種福田,必須先憑心地,而起善行,要行時時之方便,沒有間斷,還要作種種之陰功,沒有遺漏,視其力之所能,即勇往力行,力所不能,也要先發大願,常存好心,等將來或後世,付諸實行,有願必遂,或勸有力者行之,以利物利人,而修善修福。物是動物,指一切眾生,要陰功足以及物,利益眾生,還要陰功足以及人,利益眾人。利物利人,即修善修福,亦即自利,金銀財寶,房屋田園,人奪得去,我帶不去,博學鴻才,人奪不去,我也帶不去,我帶得去,人奪不去的,只有修善與修福。修善到極處,能使七祖超昇,百神擁護,修福到極處,能使千祥雲集,百福駢臻。善為福之基礎,是因,福為善之報應,是果,修善即修福。

 

正直代天行化。慈祥為國救民。忠主孝親。敬兄信友。

  此下皆隨事訓勉,教人衆善奉行。若居官位,應聰明正直,代天地而行化育,慈悲祥和,為國家而救人民。主字、不獨臣民對於君主,凡吏役對於主官,奴婢對於主人,皆應竭盡心力,效忠職守,以報主恩!兒女對於父母,應服勞孝養以安之,或立身行道以顯之,並勸持齋念佛,以求生享福壽康寧,死即往生極樂,永脫生死輪廻,以報親恩!弟應敬兄,兄應愛弟,兄友弟恭,以博親歡!朋友應互信互助,勸善規過,以盡友誼。

 

或奉真朝斗。或拜佛念經。報答四恩。廣行三教。

  真是天仙,斗為列宿,皆記人之善惡,註人之生死,自應敬奉朝禮。佛是自覺覺他,覺行圓滿,福慧兩足,萬德俱備之大聖人,為三界導師,即諸天諸仙,梵王帝釋,都恭敬禮拜,我們凡夫,更應禮拜。經是佛說度生成佛之妙法,自應念誦,信受奉行,若不能解其義,但存敬慕之心,亦得無量福報。佛教在家居士,以父母,眾生、國王、三寶(即佛、法、僧)為四恩,出家僧尼,以父母、師長、國王、施主為四恩;儒道兩教,以天地、君、親、師為四恩,皆恩之極重,而難報答。三教為儒釋道,儒教是教人誠意正心,修身齊家,治國平天下之入世法,即六道中之人道。釋即佛教,是教人念佛行善,求生西方,即了生死輪迴之出世法。道教是教人改惡行善,成仙升天,似出世而實未出世,即六道中之天道。因人之根機不同,或信道教,敬奉真仙,朝禮斗宿;或信佛教,禮拜佛像,念誦佛經;為報答四恩,必廣行三教。帝君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,是儒教,末後一世,成仙升天,是道教,曾歸依佛,蒙佛授記,來世作佛,是佛教,故教人廣行三教,使皆仰法帝君,由儒道而入佛教,普度衆生,共出輪廻,以報四恩。

 

濟急如濟涸轍之魚。救危如救密羅之雀。

  危急,所該甚廣,與前救人之難,濟人之急,意義相同。應濟人之急,如濟受困在乾涸車轍之魚,得水即活,緩即枯死;救人之危,如救被捕在密布羅網之雀,解網即飛,緩即被殺;皆應爭取時間,愈快愈好。

 

矜孤恤寡。敬老憐貧。措衣食。周道路之飢寒。施棺槨。免屍骸之暴露。家富提攜親戚。歲饑賑濟鄰朋。

  無父之孤兒,與喪夫之寡婦,皆孱弱可欺,急應憐憫,吾力所不能及者,當存矜恤之念,吾力所能及者,當盡矜恤之實,矜恤不必定費錢財,如告以所不知,教以所不能,戒其所不可,甚至為其排難解紛,申冤雪枉,皆是矜恤。對於年老之人,應該恭敬,隨時扶助。對於貧窮之人,應該憐憫,量力周濟。若在道路之饑寒,與在家之貧困不同,非羈旅之人,資糧告匱,即遇患難之事,緩急無門,他對衣食,誠有得之即生,不得即死之勢,更應籌措衣食,周濟道路之饑寒,我之所費有限,他之沾惠無窮。對於殯殮無錢之死人,急應布施棺槨,以免屍骸之暴露。若人家富,應提携貧窮之親戚,隨時幫助,使衣食無虞。若遇年歲饑荒,應先賑濟近鄰之朋友,使免饑寒,行有餘力,再賑濟其他饑民,使皆溫飽。

 

斗稱須要公平。不可輕出重入。

  稱同秤,斗秤、是量多少輕重的用具,說斗秤、即尺在其中,都須要公平,出入一樣,不可輕出重入,少出多入,短出長入,出入既已公平,心地自然公平,到工夫純熟,度量寬宏,即一切無不公平矣。

 

奴婢待之寬恕。豈宜備責苛求。

  奴婢、是供使役之男女,應待以寬容饒恕,常作自己之兒女想,豈忍責備處罰,苛刻要求?當打罵的,且加訓誡,當訓誡的,且加勸勉,則自己之精神不費,奴婢之肢體不傷,既享現在之令名,還可作將來之家法。

 

印造經文。創修寺院。

  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自應印造經文,救人慧命,功德無量。寺院、是和尚尼姑供佛修道的地方。佛法僧三寶,叫做福田,所以莊嚴供養三寶的,只有寺院,無寺院,即無佛像經文,與僧尼四眾,一應禮拜燒香,受持讀誦之福,皆無由種。自應創修寺院,廣造福德,命終即生天道。

 

捨藥材以拯疾苦。施茶水以解渴煩。

  藥材、是治病之藥物。人生痛苦,莫過於疾病,若貧病相連,無錢醫治,痛苦更甚,自應施捨藥材,以拯疾苦,救人生命。饑餓足以喪身,口渴亦足以致病,少壯猶可,老弱更甚,地近猶可,長途更甚,天氣和煦時猶可,大寒大熱時更甚,自應布施茶水,以解口渴之煩,亦濟急之大善。

 

或買物而放生。或持齋而戒殺。

  天下之最惡者唯殺生,而天下之最善者唯放生,物、即禽獸等動物,與人形體雖異,而知覺實同,忍心殺之,其恨何如?若當被殺之時,買而放之,其感又何如?放生必先戒殺,戒殺必先持齋,天下因有人食肉,就有人殺生,古德云:「世上欲無刀兵劫,須自衆生不食肉。」諺云:「一日持齋,天下殺生無我分。」若人人持齋,則天下無殺生之人,而世上即無刀兵之劫。明蓮池大師戒殺文曰:「人人愛命,物物貪生,何得殺彼形軀,充己口腹,或利刃剖腹,或尖刀刺心,或剝皮刮鱗,或斷喉劈殼,或滾湯活煎鼈鼇鱔,或鹽酒生醃蟹蝦,可憐大痛無伸,極苦難忍,造此彌天惡業,結成萬世深仇,一日無常,即墮地獄,鑊湯爐炭,劍樹刀山,受罪畢時,仍作畜類,怨怨對報,命命填還,還畢為人,多病早夭。我今哀告世人,普勸戒殺,更能隨力放生,加持念佛,不但增崇福德,必當隨願往生,永脫輪廻,功德無量!」憨山大師放生偈曰:「人既愛其壽,生物愛其命,放生合天心,放生順佛令。放生免三災,放生離九橫,放生壽命長,放生官祿盛,放生子孫昌,放生家門慶。放生無憂惱,放生少疾病,放生解冤結,放生罪垢淨。放生觀音慈,放生普賢行,放生與殺生,果報明如鏡。」三災:即一、刀兵災,二、疾病災,三、飢饉災。九橫、即九種橫死:一、得病無醫,二、王法誅戮,三、非人奪精氣,四、為火所焚,五、水中沉溺,六、為惡獸所啖,七、橫墮山崖,八、毒藥咒詛,九、飢渴所困。應即持齋戒殺,買物放生,錢多多放,錢少少放,並為念佛,囘向西方,令皆同生極樂,永脫輪廻,利物自利,莫過於此,望共奉行為要!

 

擧步常看蟲蟻。禁火莫燒山林。

  戒殺,不分物之大小,皆應嚴戒,雖形有大小,而性無大小,微細之蟲蟻,尤應愛護。世人舉足動步,無不是罪,一生誤傷物命,不知多少。若山林被燒,一切大小生物,盡殲滅於大火之中,殺生最多,罪孽最大。應舉足動步,常看蟲蟻,以防誤傷;禁止放火,莫燒山林,保護生物,尤為戒殺之首要,功德最大。按佛教沙彌律中,有行步不傷蟲蟻咒,最為簡易,宜於每日清晨,未下牀時,先默念佛號數聲,祝曰:「從朝寅旦直至暮,一切眾生自囘護,若於足下誤傷時,願汝即時生淨土。」隨持咒七徧,咒曰:「唵地利日利娑婆訶。」持過七徧,然後投足於地,即無誤傷之患。此咒、不問智愚,人人可誦,子弟六七歲時,即宜教他,使成習慣,自幼培植仁慈之念,豈非鷄鳴而起,孳孳為善之一助耶?

 

點夜燈以照人行。造河船以濟人渡。

  黑夜難行之處,應點一燈,以照人行,行人有燈,即眼前了了,故施燈的,當得明目報,行人有燈,不致跌撲損傷,故施燈的,當得無病報,行人有燈,不致墮落溪河井溝,故施燈的,當得長壽報,是點燈利人,實即自利也。臨流徘徊,嘆隔河千里之難,應造一船,以濟人渡,是使人絕處逢生,必得絕處逢生之報。從江河中渡人,其功固大,恩在一時,從生死苦海中渡人,其功尤大,恩在世世。一切凡夫,皆在苦海生死輪廻之此岸,惟有勸人常念千處有求千處應,苦海常作渡人舟之觀世音菩薩,即蒙垂祐,救苦救難,增福增壽,臨命終時,並蒙接引,往生極樂世界,即渡人到超出三界苦海,了脫生死輪廻之彼岸,永享極樂,共成佛道。

 

勿登山而網禽鳥。勿臨水而毒魚蝦。勿宰耕牛。

  從這段起,每句之首,連用勿字,是戒人諸惡莫作,先戒殺生。禽獸魚蝦,被人捕捉,尚應買放,切勿自行登山,而網捕禽鳥獸類,更勿用弩箭火鎗,當場射殺。切勿自行臨水,而毒殺魚蝦龜鼈,盡殲其類,亦勿用網罟釣餌,隨時捕捉。牛既代人耕種,以養身家,自應養其終老,以酬其勞,而報其恩,更勿宰殺,共食其肉。故都戒勿殺,免遭惡報。

 

勿棄字紙。勿謀人之財產。勿妒人之技能。

  世間若無文字,官吏無以施治,政令無以傳播,智慧無以傳授,善惡無以勸戒,字之有功於人甚大,字紙雖已作廢,自應敬惜,切勿裹物糊窗,或輕易拋棄。財產由於各人之福報,並非設謀可得,故戒勿謀。技能由於各人之智慧,有益於世者,當恭敬效法,故戒勿妒。

 

勿淫人之妻女。

  人最愛其妻女,亦最惡淫其妻女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萬惡淫為首,切勿邪淫人之妻女,以免自招惡報,輕即傷身敗德,重即傾家喪命,還招妻不貞良,女不清節之現報,果報在地獄,鐵牀銅柱,極苦自受。古人垂戒云:「美色人人愛,皇天不可欺,我去淫人婦,人來淫我妻。」諺云:「勸君莫借風流債,借得快來還得快,家中自有代還人,你要賴時他不賴。」文帝天戒錄云:「姦人妻女,玷人閨門,在地獄中,受苦五百劫,方得脫生,為騾為馬,又五百劫,方復人身,為娼為優。姦宿寡婦尼僧,敗人操履,在地獄中,受苦八百劫,方得脫生,為羊為豕,供人宰殺,又八百劫,乃復人身,為瞽為啞,為五官四肢不全殘廢之人。以卑亂尊,以長亂幼,敗壞綱常,在地獄中,受苦一千五百劫,方得脫生,為蛇為鼠,又一千五百劫,方得人身,或在母胎中死,或在孩抱中亡,畢竟不享大年。犯淫罪報可悲也。」若見人之妻女,而起淫心,或已犯淫行,由因知果,心生怖畏,請即心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以自心念力,對治淫心,仗菩薩威神,消除淫業,即得速離貪愛淫欲之毒,死即帶業住生西方極樂世界,永脫輪廻,方免久墮地獄畜生之果報,望共注意深信常念為要!

 

勿唆人之爭訟。勿壞人之名利。勿破人之婚姻。

  若有人因口角鬬爭,而起訴訟,即應從中勸解,切勿唆使他人之爭訟,自傷陰德。名為立身之具,利為衣食之源,切勿破壞他人之名利,自消福祿。良緣由夙締,佳偶自天成,切勿破壞他人之婚姻,自遭天譴。

 

勿因私讐。使人兄弟不和。勿因小利。使人父子不睦。

  兄弟情同手足,父子親如骨肉,自應兄友弟恭,父慈子孝,一家和睦,共享天倫之樂。切勿因報私讐,使人兄弟不和,得罪父母。亦勿因爭小利,使人父子不睦,更滅天倫,貽害甚大,報應必慘。

 

勿倚權勢。而辱善良。勿恃富豪。而欺窮困。

  若處權勢富豪之地,宜常存忠厚與危懼之心,保護善良,救濟窮困,以增自己之福祿,因權勢富豪,烜赫固易,衰敗亦易,切勿自倚威權勢力,而凌辱善良之好人,亦勿自恃財富豪門,而欺壓窮困之苦人,以善保其權勢富豪,免受衰敗之現報。更勿倚人權勢,而辱善良,以免所報更重。

 

善人則親近之。助德行於身心。惡人則遠避之。杜災殃於眉睫。

  善人行善,所修者德行,應即親近,便有薰陶漸染之功,以助成我之德行於身心。惡人作惡,所造者災殃,應即遠避,以免朋比牽連之禍,而防止他之災殃於眼前。杜即防止,眉睫,是眉毛眼毛,喻近在眼前也。

 

常須隱惡揚善。不可口是心非。

人之言行,有善有惡,常應惡為隱蔽,使改惡遷善,善為宣揚,使益進於善。更應心口如一,不可口是心非,以免顯遭人禍,陰受天誅。

 

翦礙道之荊榛。除當途之瓦石。修數百年崎嶇之路。造千萬人來往之橋。

  應翦去妨礙道路之荊榛,免觸人衣,掃除正當途中之瓦石,免傷人足,修幾百年崎嶇不平之路,造千萬人來往方便之橋,此皆利人之功最大。

 

垂訓以格人非。捐貲以成人美。

  格是改正,非為不是,貲是錢財,美是好事。人有一毫不是,應剴切忠告,如口舌所不能及,應筆之於書,永垂訓示,以格人非。人有好事,應極力促成,如有所費,更應捐助貲財,以成人美。此利人之功尤大。

 

作事須循天理。出言要順人心。

  循是依照,天理、是自然之公理,人心、是至公至當之心,人心所在,即天理所在,為作事出言之準則。作事要遵循天理,使行寡悔,出言要順著人心,使言寡尤。循天理即是,順人心即公,天道佑之,動與福俱,捨天理即非,逆人心即私,惡星隨之,動與禍俱,其得其失,相去天淵。

 

見先哲於羹牆。慎獨知於衾影。

  羹是有湯汁的食品,衾是大被。先哲、即往古聖賢,應心慕身行,如在左右,食見先哲於羹湯,坐見先哲於牆壁,誠念念不忘,必步步效法。對於隱微幽獨之處,應刻刻防閑,戰兢惕厲,不得稍有疎漏。古人云:「獨行不愧影,獨臥不愧衾。」能到衾影不愧時,纔是慎獨知到極處。果能見先哲於羹牆,慎獨知於衾影,則起心動念,自無不善,而言行皆善矣。

 

諸惡莫作。衆善奉行。永無惡曜加臨。常有吉神擁護。

  此總結全篇。諸惡、即上文淫殺破壞等事,衆善、即上文忠孝敬信等事,莫作、是禁止之詞,奉行、有勸勉之意。果能諸惡莫作,即永無惡曜加臨,更能衆善奉行,即常有吉神擁護,如影隨形,纖毫不爽。

 

近報則在自己。遠報則在兒孫。

  近報遠報,都就善一邊說,正為下文百福千祥的張本。富貴貧賤,死生壽夭,皆有定數,這就是善惡的報應。近報、不必指定現在,即他生後世,也是近報,自作自受,近莫近於自己,這是帝君教人自求多福之意。發祥在十世五世以後,固稱為遠報,即桂子蘭孫,發達在膝下眼前,也是遠報,近報就在自己,遠報就在兒孫,惡報也是一樣。此皆現報,若與人言後報,多半信半疑,與人言後嗣之兒孫,無論智愚,皆深信而不惑也。

 

百福駢臻。千祥雲集。豈不從陰隲中得來者哉。

  此總收全篇,與前廣行陰隲句,遙相呼應。百福千祥,雖統言其獲報之厚,其中亦縷析條分,如善大、則福祥亦大,善小,則福祥亦小。駢臻即並至,雲集、是像雲一樣的聚集,這百福駢臻,千祥雲集,豈不都從陰隲中得來的嗎?上文廣行陰隲,上格蒼穹,是帝君以身立教,自言其功效如此。此言百福千祥,必由陰隲,是帝君鼓勵世人,都要仰法帝君,廣行陰隲,上格蒼穹,天必賜汝福祥如此之大也。

  此百福千祥之福報,都近在自己,遠在兒孫,但福報愈大,造孽愈易,墮落亦愈速。帝君特以身示範,普勸廣行三教,拜佛念經,印造經文,創修寺院,持齋戒殺,衆善奉行,普種信佛之善根,皆應仰法帝君,由儒道兩教,共入佛教。請即歸依三寶,念佛行善,正助雙修,求生西方,定蒙阿彌陀佛,與觀音、勢至、諸大菩薩,攝受接引,現即消災延壽,福臻祥集,死即往生極樂世界,見佛聞法,即了生死,永脫輪廻,福慧兩足,成佛度生,因圓果滿,可為預賀!

 

文昌帝君陰隲文淺解 

 

 

 

 三聖經淺解 

簡介


本書為 毛惕園居士節取各註解之要義,易為三聖經淺解,三經為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、《關聖帝君覺世真經、孚佑帝君心經》。皆撮取「福善禍淫」之至理,列舉「眾善諸惡」之細目,何者為善,何者為惡,行善得何善報,作惡得何惡報,皆洞悉因果根源,明白開示,使皆勇於行善以求福,不敢再自作惡以召禍,此三經有益於人甚大,可為傳家寶訓也。

 

社團法人中華華藏淨宗學會 HwaDzan.com  

 

法寶禮請:

https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019&pid=HZ30-05-01

下載原檔:

http://edu.hwadzan.com/fabodetail/1714

下載PDF檔:

http://ourartnet.com/%E5%82%B3%E7%B5%B1%E6%95%99%E8%82%B2%E5%8F%A2%E6%9B%B8/%E4%B8%89%E8%81%96%E7%B6%93%E6%B7%BA%E8%A7%A3.pdf

 

下載《三聖經淺解》原文完整Word檔案:
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open?id=1ozTKq3Og_W3t4x_HmLmqp-ssGo_7LS-Q

 

推薦禮請悅讀

 

治平寶鑑
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21&pid=HZ15-39-02

太上寶訓註解

https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HZ15-39-01

感應篇彙編
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HZ28-08

太上感應篇(註講/證案)彙編
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HZ28-018-01

太上感應篇直講 50開
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HZ28-002

太上感應篇直講 32開
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HZ28-11-01

太上感應篇直講_文昌帝君陰騭文譯註 合刊
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CH15-03

文昌帝君陰騭文白話解

http://www2.budaedu.org/publish/C7/

 

感謝資料來源

 

淨宗學會

http://www.hwadzan.com/worldhwadzan/264.html

佛陀教育基金會

http://www2.budaedu.org/publish/

電子書坊

http://www.amtb.org.tw/pdf/pdf.asp?web_choice=39

數位法寶圖書館

https://edu.hwadzan.com/fabo/1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拒絕色情好男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