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空長老墨寶 (至誠).jpg

印光大師:欲得佛法實益,須向恭敬中求 

欲得佛法實益,須向恭敬中求。有一分恭敬,則消一分罪業,增一分福慧。有十分恭敬,則消十分罪業,增十分福慧。若無恭敬而致褻慢,則罪業愈增,而福慧愈減矣。

《印光法師文鈔》•復鄧伯誠居士書一

 

印光大師:須至誠恭敬,提倡佛法時,必須常以此普利一切 

http://nianjue.org/article/37/368784.html 

古人修行,皆能證道。今人修行,少見明心。豈人根之不等耶,抑亦敬慢之所致耳。歷觀傳記高人,咸皆視經像如視活佛。其敬畏之跡,雖忠臣之奉聖主,孝子之讀遺囑,何能仿佛一二。因其恭敬之極。故能斷惑證真,超凡入聖。觀於二祖立雪,程門立雪,可見矣。今人視佛像如土木,視佛經如故紙。縱有信心,讀誦受持,亦不過供其口頭滑利而已,有何實益之可論也。雖種遠因,而褻慢之罪,有不堪構想者。願閣下以博學宏詞,提倡佛法時,必須常以此普利一切。則法門幸甚,眾生幸甚。

節選自《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》:復濮大凡居士書

 

念佛一法,乃至簡至易,至廣至大之法。必須懇切志誠之極,方能感應道交,即生親獲實益。若懶惰懈怠,毫無敬畏,雖種遠因,而褻慢之罪,有不堪構想者。縱令得生人天,斷難高預海會。至於佛像當作真佛看,不可作土木銅鐵等看。

 

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,如來法身舍利,亦當作真佛看,不可作紙墨等看。對經像時,當如忠臣之奉聖主,孝子之讀遺囑。能如是,則無業障而不消,無福慧而不足矣。現今士大夫學佛者多,然率皆讀其文,解其義,取其供給口頭,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。

 

至於恭敬志誠,依教修持者,誠為難得其人。余常謂欲得佛法實益,須向恭敬中求。有一分恭敬,則消一分罪業,增一分福慧。有十分恭敬,則消十分罪業,增十分福慧。若無恭敬而致褻慢,則罪業愈增,而福慧愈減矣。哀哉。凡遇知交,當諄諄以此意告之,乃莫大之法施也。

節選自印光大師:復鄧伯誠居士書一

 

大覺世尊,於無量劫,剝皮為紙,析骨為筆,刺血為墨,以髓為水,流通常住法寶,普度一切眾生。

 

《佛學叢報》一書,直使佛法流通中外,含識盡證一乘。但以世俗讀書,絕無敬畏。晨起則不加盥漱,登廁則不行洗濯。或置座榻,或作枕頭。夜臥而觀,則與褻衣同聚。對案而讀,則與雜物亂堆。視聖賢之語言,同破壞之故紙。漫不介意,毫無敬容。

 

甚至書香家之婦女,花冊皆是經傳。世祿家之僕隸,揩物悉用文章。種種褻黷,難以枚舉。積弊已久,習矣不察。若不特示禍福,決定難免褻黷。未曾得益,先獲大罪。憫斯無知,須預指陳。……

西天二十一祖婆修槃頭尊者,自言往劫將證二果,因誤以杖倚壁畫佛面,遂全失之。吾謂二果尚失果位,若是凡夫,則永失人身,常處惡道無疑矣。譬如巨富犯大辟,盡家資以贖死,貧人則立見斬首矣。事載《傳燈錄》二十祖闍夜多尊者章。故知褻慢,其罪非小。

 

節選自《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》:與佛學報館書(節錄)”

 

孟子稱孔子生民未有之聖,然孔子見堯於羹,見舜於牆,見周公於夢,其效法企慕乎三聖者,何其至誠如是之極也。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,自可仗佛慈力,免彼刀兵水火。即宿業所牽,及轉地獄重報,作現生輕報,偶罹此殃。但於平日有真切信願,定於此時蒙佛接引。若夫現證三昧,固已入於聖流,自身如影,刀兵水火,皆不相礙。縱現遇災,實無所苦。而茫茫世界,曾有幾人哉。

節選自《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》:復永嘉某居士書三

 

 

印光大師:當至誠懇切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 

觀世音菩薩,若能志誠懇切持念,不但愈病而已,果能志誠之極,則尚能了生脫死,以至成佛。《楞嚴》所謂:求妻得妻(求妻者,求賢慧之妻也),求子得子,求長壽得長壽,求三昧得三昧,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。大涅槃者,佛所證之究竟極果也。但以世人信心及至誠持誦未能至極,且隨彼之誠而得其種種小利益,非謂盡此止此而已也。宜令內至家親,外而一切人,皆以己之征驗,及《觀音頌》中諸感應相勸,俾各各得蒙菩薩慈悲護佑,此患難世道中第一預防之妙法也。

  節選自印光大師:復周伯遒居士書四

 

  六月初五一函諒已收到。茲接五月廿一函,雲眼疾尚未愈,而熱無避處,又加時疫。此眾生同分惡業所感。祈遍令鄉人同戒殺生,念觀世音聖號,以期疫癘消滅。果能懇切志誠,決定有大效驗。即汝之眼疾,亦當由宣佈此語而得痊癒。

 

  茫茫大苦海,觀音為救苦之人。倘人各志誠持誦,若或疫死,天地亦當易位,日月亦當倒行。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,即欲得起死回生之效,雖菩薩大慈,非不肯救濟,但以彼心不真切,決難感通。祈與鄉人詳說之,則幸甚。

  節選自印光大師:復周伯遒居士書十四

 

  觀音聖號乃現今之大恃怙,當勸一切人念。若修淨業者,念佛之外專念。未發心人即令專念,以彼志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災禍耳。待其信心已生,則便再以念佛為主,念觀音為助。然念觀音求生西方,亦可如願耳。

  節選自印光大師:復周伯遒居士書十五

 

  現在是一患難世道,除大士則將何所依果能志誠懇切,決定冥蒙加被。是知菩薩之心與眾生之心覿體無二,但由眾生迷背,故致相隔。或以患難之故,專心憶念,自可立見感應。譬如戴覆盆者,常不見於天日,倘去此覆,則天日固在頭上也。祈與一切人說菩薩之靈感,令其常念,較談玄說妙者,其益多多也。

  節選自印光大師:復周伯遒居士書十九

 

心若至誠,法法皆靈。

心若至誠,法法皆靈。心不至誠,法法不靈。

一句佛號,包括一大藏教,罄無不盡。通宗通教之人,方能作真念佛人。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,但止口會說話,亦可為真念佛人。去此兩種,則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,依教與否耳。

 

原文網址:

https://kknews.cc/zh-tw/other/3n4kn2o.html 

摘自《印光法師文鈔》

増廣卷一

復永嘉某居士書一

 

印光法師文鈔專輯

http://www.pureland.tw/pureland/master13/index.html

印光大師 資料專題彙集

http://big5.xuefo.net/fashi_24_1.htm

印光大師 文鈔全集

https://edu.hwadzan.com/fabo?keyword=%E5%8D%B0%E5%85%89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拒絕色情好男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