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養精之道】內傷雜病的治療思路
作者:彭鑫博士
網友提問:
這一段話就是我這幾年的症狀:
腎氣虧虛、虛火上炎,臉上就容易長痤瘡,色澤比較暗,根比較深,尤其在下頜部。反復不癒的頑固性痤瘡,大多是因為脾胃的濕氣和腎的寒氣導致的。
我去抽血檢查過,醫生說我得了多囊卵巢綜合症,雄激素太高,雌激素不夠,多毛,愛長痘痘,月經推後。我最近在研究中醫,得知雌激素不夠是因為腎虛。我在飲食和作息方面控制得很嚴格,泡腳半小時,十點半睡,六點半起床,每天吃薏米、黑米之類的(食物)。
最後想請問,對於多囊卵巢綜合症,我應該怎麼辦?
有什麼補腎的方法適用於我?
萬分感謝!
彭博士回答:
多囊卵巢綜合症用中醫的眼光看來原因有很多,腎虛只是其中一種,除此以外還有寒凝衝任、氣滯血瘀、肝腎不足、肝鬱氣滯、濕熱下注、氣血不足、痰濕內停等。而且在臨床上通常都是各種情況混雜在一起,沒有單純的一種,往往寒凝衝任還伴有肝腎不足、氣滯血瘀等情況。
這在臨床工作中,即使見到了患者本人,也需要詳細參考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,單純通過網上的文字,無法對您進行準確判斷,進而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。
內傷雜病的治療思路:
婦科病、內科病、兒科病和一部分外科病,在中醫眼裡其內在病機都有相通之處,因此治療的原理原則、治則治法也就大同小異,這時就會出現一種情況:一個中醫大夫,既精通內科,又兼善婦科,還能夠把很多小兒科疾病解決得很好。
於是一個中醫大夫出門診的時候,外面候診的患者群往往比較混雜,既有青壯年,又有老年人,既有中年婦女,又有小孩子,甚至有一家都來排隊掛號,找一個大夫看病。這種情況在西醫門診是基本不會出現的。由於中醫和西醫在認識人體、生理、病理、疾病等角度、觀念不同,以至於落實於治療上存在差異。
翻開歷代中醫醫家的著作,我們往往會驚嘆於古代醫生的技術全面性,內外婦兒四科全通,而且學習時間並不很長就會處理繁雜的疾病,其關鍵點就在於:這四科的醫理相通。
在這裡,我只能把自己治療這類內傷雜病一點小小的經驗,提出來與大家共享。
(請關注微信:pengxinboshi)
第一步,治療這類疾病,首先調理脾胃。
婦科病患者大多數中焦氣機不暢,即消化不好,面色差,精力不足,容易疲勞,大便稀溏或者便秘,食慾不好,口中濁氣大等,這都是中焦失調的表現。
這就需要把脾胃氣機打開,因為“脾胃為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”,脾胃好了,中藥藥氣才能納進去,脾胃不好,藥氣阻滯於中焦,無法發揮作用,久而久之,損傷腸胃,這也是很多人說吃中藥吃得腸胃不好了的原因。
很多人的身體本來很虛,但是吃點補品就上火,這叫作“虛不受補”。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,但是不知道怎麼調理,其實很簡單,先調理脾胃,對應到人體就是氣機通暢,然後再補虛就解決問題了!
調理脾胃的方子有很多:理中湯、四君子湯、六君子湯、四磨湯、安中湯、下氣湯等。
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隨症加減。
所以,先把脾胃調理好,是我治療所有內傷雜病的起手總原則。“凡治病不忘顧護脾胃”,這也是歷代醫家的療病原則。
第二步,針對病機進行有目的的治療。
胃口好了,中焦氣機通暢了,藥物喝進去能夠所謂“直達病所”,這時候就開始進行有目的性的治療了。
像多囊卵巢綜合症,最多的一種表現就是“寒熱痰瘀錯雜”,主要表現為:形體肥胖,面色偏黯,毛髮濃密,胸脘滿悶,倦怠乏力,頭暈目眩,下肢冰涼,畏寒怕冷,口中上火,白帶量多或黃臭有味,閉經不孕或月經量多、經期提前,少腹作痛或見腹中包塊按之疼痛,舌體胖大,邊有齒痕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苔厚膩,脈沉細或滑。
治療時在臨床上就需要加減變化,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調養才行。這類患者大多數伴有心理問題,多疑、抑鬱為外在表現,所以在原來溫陽化濕、清肝散瘀的基礎上,還要佐以條暢肝氣之品。
臨床常用的方劑有溫經湯、二陳湯、完帶湯、八珍湯、小柴胡湯、五積散、四七湯、少腹逐瘀湯等,加減變化應用。
第三步,鞏固療效。
一般疾病臨床治愈之後,還需要開一些調理之品,以化痰除濕、健脾溫陽等鞏固療效,並注意調節飲食、睡眠、運動等,以防止疾病再次發作。
以上是我自己的心得體會。因為沒有見人,我就不寫藥方了,可以找當地醫生診治,我寫的東西可以提供給您作參考。謝謝您的信任。
溫馨提示:
上文中所提及藥方和中藥,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,切勿擅用。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,轉載請註明出處。
中醫彭鑫博士微信公眾平台:pengxinboshi
http://www.pengxinboshi.com/zyys/334.htm
新浪微博:@中醫彭鑫博士
騰訊微博:@中醫彭鑫博士
彭博士聯繫方式:
010-83069166
010-83069366
添加微信號:pbsyy0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