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戒淫文》1.戒淫處女
彼夫香閨處子,繡閣佳人,雖玉質之無瑕,乃芳情之易動。在幼女貞心未固,漫疑人盡可夫;而狂童念欲方張,不思君自有婦。致使承顏膝下,穢形貽白髮之羞;卻教合巹房中,醜跡致清門之玷。厥後鄭蘭謝玉,終愧母儀;就令投井懸樑,已虧婦節。若始亂而終成之可恥!況先憐而後棄者何心?故王章則律有斷頭,而冥報則罪還絕後。
此段戒淫處女也。少女懷春,芳情最易為人挑動,始亂終成已是可恥,先憐而後棄何有良知?雖恢恢法網,尚難無漏,然而天理昭章,絲毫難容,當思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,如文中所言“罪還絕後”豈不慘厲?
善 證
浙江余姚縣有一少年,姓謝名遷,在昆陵街上開設一家書館。某日,鄰近有一位妙齡女子,乘她雙親外出時,私自來到思慕已久的謝遷書房,意有不咎。謝遷即憤怒的告訴她說:
「你是一個未出嫁的閨女,如果和我有了不正當的行為,則不但終身名節被玷污,甚且會損壞你祖先的家聲門風。這種缺德敗行的事情,我怎敢做呢?」
少女聽了這些話,知道謝遷是一位正人君子,立刻向謝遷致謝,然後很羞愧的離開。到了成化己未年,謝遷一試考中頭名狀元。官位升到宰相,他的兒子也做了侍郎。這都是他在頃刻間發生的一絲善念,使他見色不亂,不汙損別人的名節,所獲得的一生福報啊!
柏雲居士曾題一首詩讚美說:
金榜標名一刻間,終身富貴不堪言;
己身享受三多福,九如還是子孫耕。
嗚呼!時下青年學子,每每以濫交異性朋友自引為榮,純潔的友誼,互相切磋砥礪,固然不可厚非,但若盲目的沉醉於愛情,怎不細想:不但會荒蕪學業,也能隳墮志氣,更且一旦荒唐失足,則男敗德行、女喪貞節,無形中,錦繡前程、富貴功名也都被銷了。若是能夠效法謝遷的美德,專心一志於學問,且見色而不迷,則必是青年的標竿啊!
因為他有這樣淵博的學問,又能身體力行,故能表現於事業方面,而創造出其豐功偉業,他一生所以能成就其濟世救民的偉大事業,都是得力於其高深的學問為他事業的基礎。
今天,諸位有心修道行者,與仙佛共駕慈航,渡化眾生,就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知識,博覽千經萬典,洞徹其三昧,如此才能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,服務社會,造福人群,做出一番震古鑠今、轟轟烈烈的偉大聖業,諸如此者,豈不從高深的學問中得來者哉!故青年守則雲:“學問為濟世之本”,誠不謬也。
淫 證(一)
清朝道光年間,江南通州有一位庠生張安國,此人很有文學天才,但卻毫無德行,曾經誘騙鄰居少女而將她姦淫,女方父母察覺後,竟在一怒之下將女兒逼死。後來張安國應考鄉試,主考官覺得他的文章很美,想要將他列為第一,但是忽然聽到空中有人叱駡說:“天下哪有誘淫而奸害良家少女的人,可以做榜首的!”接著主考官突然跌倒在地上而且昏過去,等到更醒過來時,張安國的試卷已經被撕碎了。
放榜以後,主考官將經過的情形告訴張安國,安國聽後,心頭才悔悟以前做錯了傷天害理的事,從此以後,內心慚愧忿怒交集,終於羞憤成疾而死。一個文人才子,竟如此而死,豈不可惜?
柏雲居士為詩歎說:
貪徒色障害非淺,失去今科狀元郎;
一聞才曉為淫害,九泉變作我家鄉。
淫 證(二)
在同一地方又有一位庠生,在道光乙酉年鄉試時,自己在卷上寫著:
薄菜慈菇吟怨詞,漫將數語寄相思;
臨行互剪衣衫記,珍重啼痕好護持。
寫好又在其考卷末端寫說:“冤家已到,速速自裁!”不一會,就死在考場中。
淫 證(三)
另外同治甲子年,在四川省鄉試時,也有一位書生題了一首詩貼在考場門邊,詩文如下:
漫理寒衾漫檢妝, 綢繆輕結總由郎;
春風一度人何在, 空抱琵琶對夕陽。
寫此詩的人,若不是藉以警人,那就是冤孽來找了。(據說:古時考場闈門將關時,都會大聲喊說:“有冤報冤,有仇報仇。”因果報應,絲毫不爽,大概是藉以使敗德書生,不能安心應試,亦使冤孽得以報冤,一者正以顯明昭彰天理,一者可以免作惡者為官,更殃于百姓罷了。)
注:庠生——古時府縣學校裡的生員。
這幾則淫證,其報應讀之令人駭然而悸,輕薄才子,能不懼戒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