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戒淫文》12.戒寵妾滅禍
況又性愛偏房,必嫌正室。得醜妻而嗟薄命,須知紅顏實薄命之緣;娶美妾而逞風流,當思風流乃罪過之首。進讒言而賤正,獻媚術以欺柔。小可加尊,蕩婦每挾前情以制主;淫能破義,妓人恒翻故態以專房。既非父母之歡心,名不正則言不順;非乏兒孫之繞膝,有禍水即是禍根。所以齊眉聞破碎之聲,同心有怒;結髮執下堂之役,反目無情。遂使坤母幾傷,難卜黃裳元吉;甚似皇孫被啄,誰教紫燕高飛。斯誠生無琴瑟之調,而死絕馨香之祝也已。
這段的旨意是勸戒吾人切莫寵愛偏房而冷落甚至遺棄結髮之正室。在此茫茫的人海中既有夙緣,結髮為夫妻,理當互諒互愛,相敬如賓,保持神聖專一的愛情,如果中途仳離,或見異思遷,迎新而棄舊,別築香巢,暗藏嬌妾,以至冷落甚至遺棄昔日海誓山盟、且曾共甘苦的髮妻,推心自問,豈能無愧怍?況且善緣不結,而別啻孽緣,也必難得善果,又豈能不畏於貪色而受苦報?
善 證(一)
唐太宗曾向他的開國功臣尉遲恭(即大唐演義中之尉遲敬德,隨李世民開創大唐國基,與秦叔寶同被世人供奉為門神。)說:“朕想將小女兒賜與賢卿為妾,不知賢卿意下如何?”敬德答謝說:“皇上的寵愛,臣銘感肺腑,然而因為下臣的內人雖然俾俗醜陋,但卻無失婦道,也能善守婦德。
曾聽古人說:‘雖然富貴,仍然不輕視他的妻子或另求新歡,是一種仁者的德行。’微臣私下仰慕這種美德,所以不敢領旨,尚請皇上鑒諒。”唐太宗聽了這番話,深深的嘉許他,從此再也不提此事。
柏雲居士贊說:
敬德仁心志向高, 效賢攀聖記心曹;
富貴不淫貧賤樂, 男兒到此是英豪。
善 證(二)
明朝,賈禦史,幼年時他的父親就為他與魏處士的女兒訂婚,等到長大後,婚期也將到了,魏處士的女兒忽然雙目失明,魏處士因考慮配不上賈家,便將聘金送還,但是賈禦史不但堅拒不受,反而急忙準備了迎親的禮物,前去迎娶魏女。魏夫人卻乃因恐她的女兒雙目失明,無法奉侍賈禦史,經常婉言勸告他的女婿另外擇娶一位偏房以侍奉他自己,賈禦史卻說:“岳母言差了,人乃血肉之軀,豈能永久不壞呢?您的女兒雙目失明已經很不幸了,如果我再娶偏房,則偏房必定會妒忌她,豈不更為淒慘?”
不久賈禦史有一位哥哥升為戶部侍郎,甚得皇帝的寵愛,魏夫人更是力勸他娶妾,但每次都被拒絕了。後來賈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名蘅,二十歲就登科及第,功名顯達,後代也世世書香不絕。賈禦史的賢德如此,真是個仁者,今日世上蒙眜其妻子暗中金屋藏嬌的人,與他比起來,真是天淵之別啊!心中能不愧疚嗎?
所以柏雲居士作詩贊說:
幾多休妻再娶妻,然有瞽婦不相欺;
心如菩薩仁無二,天賜麟兒壽百期。
淫 證
斐章,何東縣人,常到當地的某一寺廟去,寺中有一僧人道號曇照,道行甚高,看人相貌就能夠斷定吉凶禍福。幼年時,斐章被曇照看中,將來必定官位顯達。斐章長大後娶妻李氏,過了不久,就因嫌李氏醜陋,另外又娶了一位小妾,並且十分寵愛她,但卻將李氏拋棄在別墅,縱使從李氏門前經過也不入內問她的生活,李氏自歎命薄,只是粗衣淡飯,挨一日即度一日,終因不得聊生而鬱悶死了。
又過了二十年後,曇照又會見斐章,見面即大吃一驚,便問斐章說:“貧僧當年相您的面相,是個大富貴的人,為什麼今天的相貌完全改變了呢?”斐章說:“我並沒有做錯什麼,如有的話,那就可能是虐待正房妻子的緣故吧!”曇照聽他詳細述說了實情後,歎聲說:“您何必只好美色而不顧情義道德呢?這樣做了損德的事,不但折去前程福份,而且罪孽之殃也將來臨了。”
不久,斐章常見他死去的妻子來索命,終於哀號求情,狂叫不絕,一命嗚呼!
悟一居士為此事題詩勸世人說:
貪容棄德損前程,休妻戀妾恨心狠;
嫡死鬼魂來索命,丟官折壽令人驚。
附:濟公傳中故事
王太和,年少時就父母雙亡,到十五歲時有一日在街上,看見一位相士手舉“相命如神”的招牌,身穿黃色道袍,頗有神仙的氣質,太和一見就向前請他看相,相士說:“您七歲死了父親,八歲死了母親,十三、四歲時一切尚可,學業日日進步,但到十五、六歲時,就一日不如一日了。您廚灶兩空,將來又會娶瞎目的妻子,註定一世貧窮,這個命不用相了。”
太和一聽,過去的情形料得絲毫不爽,實在不能不相信他的話,但如果未來真是如此,則自身已經難保,幼年父母親為他訂婚的妻子,要如何養活她呢?只有向她退婚,才免誤了人家千金的終生幸福。於是次日就起身到岳父家去。途中,有一位僕人騎馬要去辦嫁妝,因不小心失落了一包碎金子,約有數十兩重。太和看見了撿起來,心想失主一定會再回頭來找的,就將它藏在草叢中,然後守在一旁,等候失主回來,不料一直等到夕陽西落,還沒有人來領取。
等了再等,一直等到翌晨旭日東昇,才看見一個騎馬的人東張西望的好象在尋找什麼似的,漸漸的來到太和身邊,便問太和是否看見一個包袱,太和說:“有是有,但不知您要找的包袱是包著什麼東西的?”對方說:“裡頭包一些碎金而已,因為我家小姐要出嫁,主人命我去買嫁妝,不料在半途將金子遺失了,等到要交錢時才發覺,於是沿路再找回來,如果找不到,我這條老命也不要了。”
太和聽了即將碎金子交還失主,那位奴僕無限欣喜,滿懷感激的說:“您等於是為我找回一條命啊!但恐怕我出來這麼久了,主人會不相信我,請先生一定要跟我一同去見主人,以便作證,同時也好微致酬謝。”太和聽了他的要求,便隨他一同去買了嫁妝再回去,但他只要求投住一宿就好,主人誠懇的強要用金子酬謝他,他都堅持不接受,過了一夜,起身便到岳父家去。
岳父一見女婿非常高興,即忙備酒席為他接風,飲食間岳父問說:“賢婿,這幾年聽人傳說你雙親陸續去世,家境因而轉壞,是不是實情呢?”太和答說:“是的,我就是為了這個原因,恐怕養不起您的千金,誤了小姐的青春。”他的岳父聽到這話不禁雙目淚下,太和問他為什麼而哭?丈人說:“你未婚妻自從聽到婿家失敗後,就日夜哭啼不止,無論怎樣勸她也沒用,由於傷心過度,現在兩眼都失明了。”王太和一聽不禁駭然,感歎的說那相命師的眼力真是太厲害了,我的命運也是苦定了。
於是將相師說他廚灶兩空,一世貧窮,妻子雙目失明,終生沒有出頭的日子,所以想來退婚的原因向岳父敘說了一遍,並說:“岳父不要哭了,我決定要娶您女兒做妻子,終生勞役來養活她。”他丈人聽了這番話才停止哭泣。
後來岳父因被他女婿所感動,遂將五甲良田和兩個長工兩位婢女贈給太和,更且選擇黃道吉日,為他構建了五間大廈,等到房屋落成,夫妻舉行結婚典禮。洞房之夜,小姐忽然看見有一金丸在她的眼前滾動著,連續兩夜,第三晚上才說給她丈夫聽。太和心想,金丸只是瞎人眼中的幻影,必屬陰金,而金釵是屬陽金,於是教他妻子將金釵丟在金丸中,只看金釵隨金丸滾到第三間地面插在土中,大概是陰陽異性,互相吸引的道理吧!
第二天太和親手挖掘地下以察看究竟時,竟然掘出五大缸的黃金。這奇跡發生後,王太和就在一天之內變成家財萬貫的大富翁了。但是他卻因此而懷疑那穿道服的相士謊言欺騙他,誤以為天下的僧道都是壞人,而不論僧尼或道士來求乞,都分文不肯佈施。
話說有一天,濟公活佛與當地縣官,為了要募資建造一座大橋,調查全縣的五位大員外,以王太和的財富為第一,因王員外素來不肯施錢,其它四人也就互相推諉了。活佛是負責募資的,不得不親到王員外家中勸募,王員外的家僕,一看濟公活佛來了,就說:“趕快回去!趕快回去!不然等我們員外出來,您就要挨揍了。”活佛也不理會他們,只在牆壁上寫了一些字,便走了。員外出來一看壁上寫著:“七歲死父八歲死母親,拾金不昧又恐誤人千金,見妻瞎目,不敢棄更痛憐,你的財富全是感動天地所得來,若是不知足不肯佈施,將來後悔不及,可莫怨天。”太和不勝詫異,冷汗冒然,心知活佛既知他的身世,必定頗有來歷,於是馬上派人去追請回來。
自動樂捐黃金一萬兩,運到縣政府捐造“百緣橋”。並且拜活佛為師,發願要誠心修道行善,活佛知道他妻子眼瞎,便用仙丹神茶給他妻子服用與洗目,夫人竟然立刻重見光明,夫妻驚喜萬分,遂雙雙跪下,其妻也拜活佛為師,後來開創了一間佛堂,修心拜佛,做了很多的善事。
這是一則頗饒意味的小說故事,讓我們看出王太和以道心(良心,純善無惡)做人處事與一般人的以人心(半善半惡)甚至血心(純惡不善)用事,是大有不同的,也因他以一顆不昧的良心來主宰自己的命運,所以使神相的語言不靈驗,使他由貧賤而成富貴。
這也許就是“命由心造”的道理吧!
悟一居士題詩三首說:
(一)
準頭廚灶空,一世定貧窮;
逢金拾不受,易相換顏容。
【注:準頭:即鼻子,喻如廚灶。】
(二)
憐妻隨我苦,令他別嫁榮;
聞他雙目瞎,不嫌遂成婚。
(三)
命窮得大富,德行感蒼穹;
活佛治妻目,同修轉天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