﹝故事輯證﹞二六、何如一時堅忍,克綿數世之箕裘
善 證(一)
餘幹地方,有一位陳姓醫生,樂善好施,時常到處行醫救世。某日,一位十分貧窮的病人姓蔡名河,來求他醫治,陳醫生治好他的病後,蔡河沒有錢可以付醫藥費,陳醫生也不向他索討。因此蔡河一家人對陳醫生的恩德都感激不盡。後來,有一次陳醫生曾因黃昏路過蔡河的家門,又正逢下著傾盆大雨,就到他家中去避雨,因此投住了一宿。深夜時,蔡河的母親對蔡河的妻子說:“你丈夫因陳醫生而救回了一條生命,深恩尚未報答,今晚既有機會,何不去陪他睡一晚上,以報答恩德。”
蔡妻不敢不從命,便來到陳醫生的床前,笑容可掬的一直親近陳醫生,陳知道她的來意,便問她說:“你不怕你婆婆知道嗎?”蔡妻回答說:“是我婆婆命我來的。”陳醫生又問:“那麼不怕你丈夫嗎?”蔡妻又說:“我丈夫的生命是您為他再造的。”陳醫生聽了連忙說:“不可!”婦人卻說:“有何不可?”而硬著頭皮不出門,陳某再說:“不可!不可!”婦人仍然堅持挑逗著他,使他不敢睡覺,決定坐到天亮,但蔡妻仍一直糾纏他,他就改用手指在桌上寫“不可”二字,而全力堅忍她的挑逗,後來幾乎到了不能自抑的時候,還是勉強在桌上再寫“不可”二字。等到天微亮,才匆匆離去。
後來陳醫生有個兒子,應考鄉試,主司官看了他的文章不合格,想拋棄其試卷,忽然聽到有人在耳際說:“不可!”於是又看了一遍還是不合格,想拋開忽然又聽到有人說:“不可!”第三次還是再聽到一聲更低沉的“不可!”因此主司官暗想:這個人祖先必定有很大的陰德,於是勉強將他錄取。陳醫生的兒子,不久又考上進士,連續數代子孫都功名顯赫。
善 證(二)
王有道是一位舉人,娶妻孟氏,某年王有道因要上京赴考,便命他妻子暫時回到娘家居住幾天,後來孟氏由孟家村要回來時,途經禦碑亭,忽然天降大雨,只好暫時到亭中避雨,不久又來了一位舉人同坐在亭中,到了黃昏雨尚未停,只好再等到天亮才離開,這時互相發現男子美如冠玉,女子貌似天仙,但是男女都不曾妄動邪念,只是各自起身趕路,一句話也不相通。
孟氏回家後,王有道的妹妹即問她嫂嫂昨夜在哪裡過夜,孟氏回答說就投宿在禦碑亭,共有一男一女坐著等到天亮,幸好男方是仁人君子,不然我的命就完了,因孟氏也是一位才女,便隨口吟了一首詩說:
一宵風雨聚亭中,黑夜無聲籟沒音;
男女同坐顰南北,柳公下惠步同津。
王有道考完試回來時,小妹就先告訴他哥哥說嫂嫂投宿在禦碑亭中,並且與一位男子同坐,將情形一一敘說給他哥哥聽,連孟氏口吟的詩也念出三句,不料最後一句她不說,而自己添入一句說:“吾嫂可比玉嬋娟。”王有道一聽勃然大怒,竟將妻子叫出來,立即寫了一封離婚書,封好後命她帶回娘家,只騙她說:“岳父忽生疾病,你趕忙先代我回去探病。”
孟氏不知詳情,回到娘家將信交給她並未生病的父親,孟員外見信氣得不成聲音,將休書交給她自己看,孟氏一看立即眼前黑暗,昏倒地上。話說王有道等了一些日子即接到報喜,說他中了進士第二名,欣喜欲狂,趕忙跑去謁見試官,正好第一名柳春生也到場,試官正問柳說:“你究竟曾積了什麼大陰德?”
柳春生回答說:“沒有。”試官說:“奇怪!三次不合格,試卷都不能放棄,豈會沒有陰功呢?”於是柳春生才將在禦碑亭中避雨一宵,遇美貌少婦而不欺心的事說了一遍,王有道聽了才恍然失色的說:“那少婦就是我妻子啊!已經被我誤會她,而將她離婚了。”試官詳知這番情形後,即忙勸有道趕快去接他妻子回來,並讚美孟氏說:“這真是一位難得的賢良媳婦啊!”
後來王有道為了感謝柳春生,便將他的妹妹嫁給柳春生做妻子,柳春生既得官又得妻,遂一時傳為佳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