﹝故事輯證﹞二九、休言神思無害,忘寢廢餐,元精耗於無形
善 證
清朝正德年間,有一位少年姓趙名永貞,曾經有位相命先生對他說:“你前世的善根很好,今生廿三歲就可考中解元,如果更加力行善事,後福將不可限量。”
但等到應考後,竟然落榜回來,於是自己去文昌帝君廟中祈夢,當夜夢見文昌帝君責備他說:“你本來應該考中解元,然而因為你曾偷窺侍婢,並誘騙鄰女,所以功名被削。”趙永貞辯論說:“雖然如此,但並未構成姦淫。”帝君說:“事情雖不遂而未成淫,但是也當作成淫辦罪。”又說:“你以為只有構成肉體上的交淫才有罪嗎?凡是淫心顛倒,惡意纏綿而胡思亂想,雖身體沒有行淫,然而‘心’邪思,‘目’邪視,也是邪淫,這樣功名就可一齊銷掉了。何況調情戲謔、拍著肩膀、拉著衣袖呢?且問你戲誘她們時,究竟存著什麼心?還敢再巧辯!”
趙永貞聽後,大悔大悟,伏首痛哭,立願說:“從今日起,絕對眼不看邪色,心不動妄念。如果敢再絲毫放縱自己,寧願身首異處。”帝君見狀說:“你已真心悔改,如果再廣勸世人,當恢復你的功名,將來福澤必定無窮。”說完用筆指點他的心,永貞驚醒後,汗流夾背,從此戰戰兢兢,憂勤惕勵,萬惡俱斷,眾善奉行,廿六歲時,仍然考中解元,於是更加感懷帝君恩懷,力行善事,刊印戒淫書刊流傳勸世,發行四年,又升為侍郎,後來升為“藩牧伯”,子孫瓜瓞(dié ,小瓜)綿綿,凡是遵守他的教誨的,都得以榮貴。
悟一子作詩贊說:
十惡一善事如何?原來懺悔最功高,
懺悔不能重懺悔,再犯懺悔又如何?
一犯不可重再犯,修功不怕再功多,
決心痛改為君子,世代兒孫福滔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