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小禮。行小義。飾小廉。謹小恥。禁微邪。此是勸民之道。治之本也。
新序
重印太上感應篇直講序
內典有之:「萬法因緣生。」因者果之前因,緣者果之四緣,乾坤萬象,九界萬事,括而名之曰法,成法為果,凡果之成,何莫非由因緣也。
惟其事有顯有隱,有近有遠,智人能明其隱者遠者,常人僅能見其顯者近者而已。夫如是,佛始分五乘說教焉。人天凡乘,世間之因果,易見者也;菩薩聲緣聖乘,出世間之因果,難明者也。以眾生根器萬殊,權實必契乎機,是權為藉之以顯實,五為導之以歸一也。若必專談一乘,不設方便,猶不梯而樓,不花而果,其能登之人,能結之木,幾何哉。
太上感應篇者,道家勸善之書。其文,尚樸不事浮華;其言,舉事以明功罪;婦孺能喻,雅俗不傷,苟非至頑至癡,聞之未或不興趨避之心,其輔世間風化,開人天之路,豈曰小補之哉。
吾教拘墟之士,以其為有漏之業,且言自教外,多藐而忽之,甚則譏淨宗印祖,序而流通。噫!未之思也。其肯為有漏善者,已涉人天之乘,再善誘而進之,得非為佛乘之津梁歟。況佛事門中,不捨一法,他人有善,贊而成之,契機隨緣,正大權之所以普攝也。昔蕅益大師,嘗治周易孟子;夢顏開士,著有陰騭文廣義。一大藏教,每有不輕婆羅門之誡,莫非同其善也,與其進也。如斯,則善吾善之,進吾進之也。夫欲,惡事也,尚可借作勾牽;是篇,善言也,烏得不宜作津梁乎?
嘗思地藏本願經,所說大都世間因果,考其時教,當世尊將入涅槃之際。嗚呼!華嚴法華兩大經王,距時幾四十年,其間開演群經,何止恆沙妙義,而後復懸懸於因果者,寧無深意存焉。縱觀今之宿學,每學進而道退,辯給空有,而尠(尠通鮮:ㄒㄧㄢˇ,少)及因果,甚則恥出諸口,浸尋有撥無之概。學風如是,反不若未及門者,謹愿有功。世尊後說地藏,或古今有同慨耶!
予友金天鐸學士,淨宗篤行人也,其先世為名宦,恪奉是篇,並遺囑學士,印行勸世,學士徵序於予,予曰:孝哉!是能行先人之志者也。繼而問曰:伊誰之贈?曰贈信之者。予曰否,未若贈昧之者,蓋信者必有行,如健夫復知攝生,可緩與之論醫;昧者或邪見,如尪弱而膺沈疴,不可緩於藥石也。至有通三藏、誦萬偈,未破半箇蒲團,未斷一貫念珠,輒爾高睨大談,墮豁達空,是謂昧中之昧,乃病將及膏肓者,與之醫藥,尤應先之又先也。
夫因果不落不昧,一言之升墮,誠以言為心聲,而升墮是心所造也。此怠敬之機,寧不畏哉!況因果不有畛域,一其緣生,非若指心見性,吾教獨宗,斥彼之言,已近撥無矣,予故曰未若與昧。學士瞿然曰:有是哉!?予復莊辭以堅其信,獲報曰諾諾,遂欣然而為之序。
一九六四年癸卯仲秋稷門 李炳南識於寄漚軒
一、推薦閱讀
(一)戒淫經典
(二)因果報應
《三聖經》淺解(太上感應篇、文帝陰騭文、關帝覺世經)
集福消災之道(原名:感應篇彙編白話)
感謝來源分享:了凡弘法學會譯整
https://book.bfnn.org/article2/1447.htm
(三)道德教育
安士全書之欲海回狂(推薦戒淫寶典!)
二、禮請法寶
1.淨宗學會
2.佛陀教育基金會
5.經書電子檔
《延壽保健之道》是由二大戒淫必閱讀的寶典組成:
一、壽康寶鑑
二、太上感應篇
可以的話,建議有心深入研究的師兄、師姐,禮請《安士全書》來閱讀,由於上述幾種書籍的種類、版本不一,在網路上閱讀如有不便,建請親臨全臺各縣市的:
2.「佛陀教育基金會」(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55號3樓)
恭請『實體書籍』回家閱讀;建議親臨詳閱,也可以挑選適合自己閱讀的版本,視其編排風格、內容淺顯或深入而定。
勸善之書,歡迎流通,功德無量!
本文繕打如有謬誤,敬請指教,如有侵權亦請告知。
參考資料來源:
1 佛陀教育基金會
2 華藏淨宗學會
華藏淨宗弘化網:http://www.hwadzan.
其他地區申請法寶:http://www.hwadzan.
大陸同修申請法寶:http://fabo.hwadzan.
敬勸流通善書
善惡兩途,報應昭然。善書流通,功德最大。
傳一人者,當十善;傳十人者,當百善。
傳大富、大貴、大豪傑者,當千善。
重印流通、廣布贈送者,當萬善。
時時稱說、時時提醒,
使世人無不聞言感動,善緣無邊、福緣亦無邊矣。
轉錄:玉歷寶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