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直講(註解)
第一章 明義
第二章 示警
第三章 鑒察
第四章 積善
第五章 善報
第六章 諸惡
第七章 惡報
第八章 指微
第九章 悔過
第十章 力行
【積善章 第四】
是道則進。非道則退。
這就是避過惡的法兒。凡要做一件事,必先要想一想,想得來是合道理的,便向前去做,這是趨吉關頭。想得來不合道理的,便落得不去做,這是避凶關頭。○篇中不履邪徑,到與人不追悔,便是是道;篇中非義而動,到殺龜打蛇,便是非道。
不履邪徑。
腳踏叫做履,邪徑是私僻小路,譬喻做苟且事的話頭。善人放正了心,便件件事,都要做得正經的;他看苟且的財色等事,猶如禽獸路頭,決要立定主意,必不肯做的。○從這句到當立三百善,是 太上勸人作善召福的事。
不欺暗室。
欺,是遮瞞。暗,是陰暗。室,是房室。善人率真了心,便件件事做得真誠,絲毫不願欺人的;他或在房室陰暗處,沒人看見,遇著人財色等類,可以欺瞞人的,他看來鬼神一定曉得,難逃禍罰,決要立定主意,必不肯做的。○二句從避過中抽出最緊要處戒人,是做善人的起頭。
積德累功。
善心純熟便是德,善事真實便是功,從少到多叫做積,從低增高叫做累。積德要像聚錢,漸漸添多;累功要像築牆,漸漸高大。
善人家富,便要學竇燕山、范文正,就是家貧,也能筆舌勸人,精力辦事。發心要真要堅,用力要勤要久。前賢說道:凡做善事,必要功德圓滿,方能感格天神;趁早去做,到得積累日子,便是圓滿處。若些須做一兩件善事,便要邀福,邀不動的。○這句包括下文眾善,是做善人的總要。
慈心於物。
慈心,是慈悲的心。這物字,是合天地間的人與萬物,總叫做物。凡有生氣的東西,都有仁;如桃仁,杏仁等類。人的仁,便是慈悲的心,初出胞時,就帶來的、這點胎元,斲削不得。
善人時刻想胸中本善的趣味,認得純熟,一到待人接物,他便流露出來,時時有一片懇懇切切痛癢相關的意思。前賢說人,性氣清冷的,受福必薄,乃知慈心,正是胸頭的暖氣。○這句是積德累功的本,做善人的根源。
忠。
這忠字,不但殺身殉難,即平日做官,盡心盡職,也叫是忠。莫說忠不忠的報應,就看泛泛浮浮,主意不在蒼生的,也都沒有好結局。可見爾俸爾祿,原負不得這個字的。凡宰相到個百姓,都有該盡的忠在。然下民性命攸關,縣令作縣,尤不可不忠的。
上天立個民牧,要他養的付托,那可辜負。善人讀書時節,便真切發心救世,及做了官,乘勢大行善事,自能清慎。率屬勤訪民隱,仿美政於程宋,問良模於時彥,不循情面,不受財賄,旌善懲兇,興利除害,倡鄉約,重農桑,訓士理學,教民勤儉。催徵務思善法,刑獄每盡仁心,革刁風,察奸吏,水旱早勘,速報災荒,設法賑濟,鰥寡孤獨,責養有人,圩岸溝渠,勸修有效,嚴禁溺女、掠賣、賭博、煙花、迎神、做戲、淫書、宰牛等惡事。
倡行社會、同善會、育嬰、義學、義塚、夏藥局、冬粥廠、刊書局、棲流所等善事,正如學羅寶山一般。
孝。
孝,是萬善的頭。前賢說忤逆子媳,便是禽獸。天報最準的,然這點良心,個個都有,只消一喚便醒。若有人將二十四孝故事,提點提點,人便感動孝心了;只怕曉得這個字的,因因循循,過了時候,霎時間父母大期盡了,要報親恩,再無日了,這是流淚不盡的。
古人說孝,必連思字,不思做不出孝的。善人每日思量父母,生我萬般辛苦,說不盡的,便要做出報親的孝來了。每日思量親恩未報,父母年紀將衰,是要急急做出報親的孝來了。每日思量報親,究竟在何事,便要勤本業,省浮費,得父母酒肉無闕,手裏有錢;又要和顏悅色,逆來順受,做出養親悅親的孝來了。
每日思量養親悅親,也算不得盡孝,便要愛惜精神,不敢斲傷,不敢犯法,又要種德報親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做出保身修身的孝來了。又每日思量當初孝子,有代父受刑,刀斧不避的;有萬里尋親,性命不顧的;即使遭了最苦境界,也要做出孝順來的。
一言一動,總要思量著父母,方才叫做是孝思。他如父母老的、病的、鰥寡的、貧窮的,這是極苦,子媳更要竭力盡孝。
友悌。
兄去愛弟,叫做友,弟去敬兄,叫做悌。兄弟是骨肉,他骨是我骨,他肉是我肉。兄弟又是手足,手病連足也痛,足病連手也痛。今人兄弟不睦,若內有一個賢明,甘自吃虧,就可和好。前賢說舜能化象,其機括只在不見象的不是。又說骨肉間,只該講情,不該講理,執了理,便傷情,傷情便不是理。又說兄不愛弟,做弟的不要學他,只該盡敬兄道理;弟不敬兄,做兄的不要學他,只該盡愛弟道理。
善人讓些財帛,耐些衝撞,旁言弗聽,宿怨弗留,化導利濟,先從此做,不論賢愚繼庶,兄弟間一團和氣。至誠相愛,他或不順,只認我的差,不認他的差。功過格說,財物不論爾我,終身如是,准三百功;凡不肯救助兄弟及姪的困厄,准三百過。就是同高曾的近族,從祖宗看來,也是一脈,都不可不卹的。○五倫單說三樣,為人能盡了,孝悌,則和好夫婦,信交朋友,自能明白了,這是善人的盡倫。
正己化人。
正,是端正。化,是教化。善人端正了自己,又要去勸化別人,勸化人共存善心,共作善事,這是功德最大的。然化人的時節,務要真真切切,好顏好語,想一個法兒,去感化他的,不是說了幾句,憑他聽不聽便罷了。若又刻施善書、或格言、或因果、或歌、或圖,善愈廣大了。○這句是善人向善的度量。
矜孤恤寡。
矜,是哀憐。恤,是週濟。孤,是無父的兒。寡,是無夫的婦。凡鰥寡孤獨,算做四窮,施恩最要先的。然細看來孤寡更慘,貧窮的孤寡,實是性命難保的。善人培植人的孤兒,務要盡力教養,成就他終身的事業。善人保護人的寡婦,務要盡力周給,成就他一生的貞節,這是關係陰騭不小;就是冥冥中,他的父,他的夫,也是感戴不盡的。
敬老懷幼。
敬,是尊禮。懷,是撫恤。老,是衰的。幼,是弱的。況貧苦的老幼,支撐不來,成立不來,最是難存活的。善人從孝養父母的心,推到他人的老,也有一段尊禮的情分。善人從恩愛己子的心,推到他人的幼,也有一般撫恤的真情。凡養老堂、育嬰社,仁人最該並舉的。○這二句,是善人仁民的急務。
昆蟲草木。猶不可傷。
昆蟲,是蟲的總名。善人曉得天地是好生的,故凡鳥獸魚鱉等性命,不消說起,本分該救護他的了,就是細小的蟲豸,無情的草木,也不敢傷害的。○這是善人愛物的盡頭。
宜憫人之凶。樂人之善。
憫,是憂愁。樂,是喜愛。凶狠人做事,暗暗走向死路上去。善人不是空空憂他,要百計勸化他改悔,改悔了,我憂方寬。善良人做事,明明走向生路上來,善人不是空空樂他,要百計鼓興他成就,成就了,我樂更暢。宜,是應該的意思。這一字直貫下十六句,今人但知有己,不知有人,坐此病痛,便看來件件不是我分應該的,所以磨滅了一生善根。
濟人之急。救人之危。
人有緊要需用,叫做急。人有禍難將死,叫做危。善人看人的急,真像自己的急;看人的危,真像自己的危。慷慨解囊,從寬付鏹,樂此不倦,毫無吝色,猶恐遲了一步,不及救濟。只因他原是大有福德的人,故能撞著這般善緣,做得這般善事,事關陰騭,報應最奇,所以說個君子,贏得為君子。每見財多福薄的人,看人急難,漠不關心,重己財似山,輕人命如毛,上天看來,便是最凶狠人了。為此水火盜賊,疾病橫災,以及子孫賭蕩等報,必遭一二,破散家財。況且財寬養子,這句古話最確。刻薄人家,理無久富,且短壽絕嗣。屢看屢驗,空為子孫做了蛇蠍,反敗害了子孫,一生勞碌,盡付東流。然富利迷心竅時節,甘中的毒,那得醒悟,三教中處處說道,積財不肯散施,必有奇禍,豈是哄騙。
見人之得。如己之得。見人之失。如己之失。
善人見人運氣好有得意處,就如自己得意一般,見人運氣不好有失意處,就如自己失意一般。○這八句是善人,人我一體,毫無間隔的意。
不彰人短。不炫己長。
炫,音眩。○凡技藝拙,做事陋,都叫做短;技藝高,處事當,都叫做長。彰是顯說。炫,是誇口。善人真個寬厚,故愛惜人的聲名真箇謙虛,故淹沒己的才幹。○這二句說才幹,善人獨能抬高他人,放低自己的意。
遏惡揚善。
遏:音餓,是阻住。揚,是表獎。惡的不阻遏,漸漸橫行,人將受其毒害了,故善人有多方糾正的力。善事不表揚,漸漸淹滅,人將沒有榜樣了,故善人有多方褒獎的功。○這是善人撐持世道的意。
推多取少。
推,是推讓。善人與人交財,每事克己,或兄弟分產,或朋友分財,總要把多的讓他,自己只取少的。蓋待人的道理,要從厚,故讓多;自待的道理,要從薄,故取少,是分內應該這樣的。○這句說財帛,善人獨能讓人便宜,甘自吃虧的意。
受辱不怨。
凡受人欺侮,到不堪情狀處,叫做辱。善人的度量,學得來最寬宏的,故雖處不該受的辱,旁人未免不平,他看來甚是平淡,只責備自己的德薄功淺,不能感動得人:這個辱,是我應該有的。從此閉門靜想,愈要積德,豈有一毫的怨恨。
受寵若驚。
凡登科做官,及一應榮華,都叫做寵。善人的心,刻刻敬畏的,故雖處該受的寵,親戚未免得意,他看來大可危懼,只怕自己的德薄功淺,不能保守得來這個寵:不是我該有的。從此趁這勢力,大積功德,豈敢有一日的懈怠。○這二句說遇合,善人獨能,惡則相忘,善則思報的意。
施恩不求報。與人不追悔。
施恩是加惠與人,是把財物授人。善人把恩惠加了人,斷無望他報答的私心,把財物授了人,斷無轉念懊悔的吝心,只因他看得錢財事輕,救濟事重,故自然無了這般念頭。
錢財人看得最重的,何故善人看得輕?是眾人愚,善人獨智的緣故。今試細講這種道理:惻隱的心,是天地生人人種子,重了財,不肯救濟,這點靈根漸消、漸滅,便賣絕了生生世世的人種子了,一也。
財聚了必有散日,猶如人生了,必有死日,今日做救濟事,酌量散施,原不虧本的,不要等天來散,等後人來散,散出禍來,二也。
薄德人當不起財的,豈但不享,試看石崇積財不捨的禍,好不慘痛,三也。
世間赤貧的多,我獨稍稍享些家業,已叨天地的福庇,做些善事,上答天恩,庶幾望個久長,四也。
天不足在西北,地不足在東南,天地尚且有缺陷,況人那得有全福的,我享了財的福,或缺了壽,或缺了後嗣,未來事,暗如漆,還要修補修補的好,五也。
教子孫做善人,是起家的本,若論財只消溫飽便足,何苦財多業重,毒害子孫。愚的多財,定做歹事傾家;賢的多財,也要利令智昏,漸生驕奢。況且子孫命該富,雖無立錐,他也能富;命不該富,雖積金如山,也要蕩然,六也。
這是錢財該輕的道理,救濟人,都不肯切心的,何故善人看得重,也是眾人愚,善人獨智的緣故。今試細講這種道理:凡人生來的福有限,享一分便減一分,積來的福無限,密密做利濟事去,則受福一分,便可積福十分,一也。世間好事,第一救難恤貧,舒翁全人夫婦,捨二年的束修,張繡活人妻子,捨十年苦積的錢。常想難捨處能捨,則解囊時節,愈覺輕便,二也。日行救濟事,性情舒暢,血氣和平,夢裏清靜,有說不盡的風光,說不盡的安慰,三也。竇氏濟人,增壽三紀,並受無限福祿。范文正,曾做記一篇的,深信天道,絲毫不疑,四也。孳孳為善,不但享這百福,並善是帶得去的,善根綿綿,享用不盡,五也。喜把善書看,喜與善友談,善中滋味愈長,意興愈濃,久久積累,便是神仙的境界,六也。
這是救濟該重的道理,凡此十二條,愚人夢夢,善人了了,所以慷慨捨財無私心,無吝心,終身不變,就像貪名貪利的一般,這二句再提濟急救危事,是善人到樂善不倦地位了。
一、推薦閱讀
(一)戒淫經典
(二)因果報應
《三聖經》淺解(太上感應篇、文帝陰騭文、關帝覺世經)
集福消災之道(原名:感應篇彙編白話)
感謝來源分享:了凡弘法學會譯整
https://book.bfnn.org/article2/1447.htm
(三)道德教育
安士全書之欲海回狂(推薦戒淫寶典!)
二、禮請法寶
1.淨宗學會
2.佛陀教育基金會
5.經書電子檔
《延壽保健之道》是由二大戒淫必閱讀的寶典組成:
一、壽康寶鑑
二、太上感應篇
可以的話,建議有心深入研究的師兄、師姐,禮請《安士全書》來閱讀,由於上述幾種書籍的種類、版本不一,在網路上閱讀如有不便,建請親臨全臺各縣市的:
2.「佛陀教育基金會」(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55號3樓)
恭請『實體書籍』回家閱讀;建議親臨詳閱,也可以挑選適合自己閱讀的版本,視其編排風格、內容淺顯或深入而定。
勸善之書,歡迎流通,功德無量!
本文繕打如有謬誤,敬請指教,如有侵權亦請告知。
參考資料來源:
1 佛陀教育基金會
2 華藏淨宗學會
華藏淨宗弘化網:http://www.hwadzan.
其他地區申請法寶:http://www.hwadzan.
大陸同修申請法寶:http://fabo.hwadzan.
敬勸流通善書
善惡兩途,報應昭然。善書流通,功德最大。
傳一人者,當十善;傳十人者,當百善。
傳大富、大貴、大豪傑者,當千善。
重印流通、廣布贈送者,當萬善。
時時稱說、時時提醒,
使世人無不聞言感動,善緣無邊、福緣亦無邊矣。
轉錄:玉歷寶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