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應篇直講(註解)
第一章 明義
第二章 示警
第三章 鑒察
第四章 積善
第五章 善報
第六章 諸惡
第七章 惡報
第八章 指微
第九章 悔過
第十章 力行
【善報章 第五】
所謂善人。
把上面各條,做得切實,纔叫做是善人了。總算起來,善人一生不該做的事,絲毫不犯,滿腹慈悲,到處流出,盡五倫,廣教化,待人真心體恤,自家實意克己,這便是積德累功的實際。
人皆敬之。
作善的人,順了人心,故人把恭敬報他,有多少稱揚祝頌的情。
天道佑之。
作善的人,合了天心,故天把保佑報他,有多少巧湊妙合的事。
福祿隨之。
作善的人有富壽康寧的福,不求自至的,有居官受職的祿,不謀自來的,這是善人享榮華的報。
眾邪遠之。神靈衛之。
作善的人,邪神都要退避他,故疫魔癘鬼,不敢侵犯;正神常要擁護他,故消災解厄,托賴安全,這是善人享康健的報。
所作必成。
這是善人的事業,長留天地間,受報愈大了,凡做萬民受益的事,冥冥中天神幫助他成就,使他長遠不朽。
神仙可冀。
這是善人的精神,長留天地間,受報愈遠了。冀,是望字解釋。神仙可望,如竇燕山的名列仙班便是。總算起來善人一生,人敬天佑,受榮華,享康健,作事不磨,名登天府,天的報施真善人,這樣隆重。今勸世間人,大家奮興奮興,勉力勉力,事也不難,只要肯做。
欲求天仙者。當立一千三百善。欲求地仙者。當立三百善。
此申明白神仙可冀句,言神仙只在積善。功行圓滿,超居洞天,叫做天仙。煉形住世,長生不死,叫做地仙。立,是積字解釋。要做天仙,該積一千三百件善事;要做地仙,該積三百件善事。如救一性命,完一骨肉,倡一件有利的事,除一件有害的事,方算得是一件。這樣看來,善人召福,雖長生也不難,何況富貴子息延壽等事。果能積善,斷然必應驗的。
無奈今人失了本性中信字,不但疑人,並要疑天,這是善根最淺薄。讀感應篇,先要發信心,信這天道福善,有遲速,無差訛,信到十分,方是為善的根子。○細看篇中諸樣善事,大半要費錢的,凡不費錢的,善事,要真心去做,費錢的善事,要真心捨財去做。第一要守牢節儉慷慨四字,節儉則多盈餘,慷慨則善事成就。
竇燕山每年進益,除了家裏動用,餘來一概濟人。家中最儉,不留金玉,不穿細絹,故善事做得大了。袁了凡進益極少,也能分半做救濟事,減己的衣,縮己的食,勤勤積善,他若家業盈餘,便不止分半做善事了。凡人隔善如山,病痛只在奢、華、鄙、吝四字。
奢華的鮮衣美食,遊山做戲,一應無益的費,件件樂從,獨講到善,意興索盡。鄙吝的,家雖充足,心終不足,日日求田問屋,只顧自滿,講了善事,便不是我門裏貨。昔王椒圃到一相知人家,看他色色豪華,僕婦俱穿綾緞,因勸他收養孤貧百口,每年約費千金,終不肯聽,後來無子,家業盡為族中破散。沈懷玉說道,有兩個相好,俱勤算致富,性子極是鄙吝,勸他作善,十不一應,後來不及十多年,身亡子敗,兩家一貧如洗。要曉得奢華鄙吝,便是極惡,故有此報。
奢華的享盡了福,自然一敗塗地;鄙吝的有己無人,人怨天怒,那得不禍敗立至。耳聞目見,個個報應不爽,然禍患未來,都是昏迷,自道我代代榮華的,譬如秦始皇打算,從一世二世,到萬萬世,誰知身後,氣數三年便盡了。
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,走轉來也是容易,只要把這四個字,反轉來做。○太上又有幾句好說話,載在道德經的,說道多藏必厚亡,說道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,說道禍莫大於不知足。這幾句應該刻骨記的。蓋人不知足,雖萬金家財,不肯作善;人果知足,就是百金千金的家業,也可節儉隨力。稍稍做些善事,倒是淺淺水,常常流,況福報自然來的,比那財多德薄,當戴不起的人,好不安慰。
一、推薦閱讀
(一)戒淫經典
(二)因果報應
《三聖經》淺解(太上感應篇、文帝陰騭文、關帝覺世經)
集福消災之道(原名:感應篇彙編白話)
感謝來源分享:了凡弘法學會譯整
https://book.bfnn.org/article2/1447.htm
(三)道德教育
安士全書之欲海回狂(推薦戒淫寶典!)
二、禮請法寶
1.淨宗學會
2.佛陀教育基金會
5.經書電子檔
《延壽保健之道》是由二大戒淫必閱讀的寶典組成:
一、壽康寶鑑
二、太上感應篇
可以的話,建議有心深入研究的師兄、師姐,禮請《安士全書》來閱讀,由於上述幾種書籍的種類、版本不一,在網路上閱讀如有不便,建請親臨全臺各縣市的:
2.「佛陀教育基金會」(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55號3樓)
恭請『實體書籍』回家閱讀;建議親臨詳閱,也可以挑選適合自己閱讀的版本,視其編排風格、內容淺顯或深入而定。
勸善之書,歡迎流通,功德無量!
本文繕打如有謬誤,敬請指教,如有侵權亦請告知。
參考資料來源:
1 佛陀教育基金會
2 華藏淨宗學會
華藏淨宗弘化網:http://www.hwadzan.
其他地區申請法寶:http://www.hwadzan.
大陸同修申請法寶:http://fabo.hwadzan.
敬勸流通善書
善惡兩途,報應昭然。善書流通,功德最大。
傳一人者,當十善;傳十人者,當百善。
傳大富、大貴、大豪傑者,當千善。
重印流通、廣布贈送者,當萬善。
時時稱說、時時提醒,
使世人無不聞言感動,善緣無邊、福緣亦無邊矣。
轉錄:玉歷寶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