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昌帝君陰騭文 註解
文昌帝君陰騭文。(騭:ㄓˋ)
文昌帝君。亦稱梓潼帝君。姓張諱亞。居蜀七曲山。仕晉。有功文教。人為立廟。道家稱上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。及人間祿籍。元朝加號為 帝君。天下學校多有祠祀者。(見明史)陰騭者(騭:ㄓˋ)於人家不見不聞之處。隨行方便善事。只圖與人有益。而不望人知覺之謂也。
《陰騭文》係 帝君所作。
勸人廣行陰騭者也。自宋代迄今。流行已久。
帝君曰。
曰。說也。帝君說。
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。
吾。我也。 帝君自稱。世。父子相繼為一世。士大夫。謂讀書受職居官之人。身。身分。 帝君一十七世。做士大夫身分的人。
未嘗虐民酷吏。
虐。害也。酷。刻也。民。百姓也。吏。書吏也。未嘗者。是回想一十七世中。做士大夫的時候。並未嘗虐害過百姓。亦未嘗刻酷過吏役。
救人之難。(難:ㄋㄢˋ)
救人家的危難。
濟人之急。
濟。亦是救。救人家的急迫。
憫人之孤。
憫(ㄇㄧㄣˇ)憐也。憫憐人家的孤兒。
容人之過。
容。寬容也。寬容人家的過處。不與他認真。
廣行陰騭。(騭:ㄓˋ)
隨時隨地。廣行陰騭善事。
上格蒼穹。(穹:ㄑㄩㄥ)
格。感動也。蒼穹。天也。因此上頭感動了天。
人能如我存心。
凡人能彀(能夠)像我當日存那個陰騭的心。
天必錫汝以福。
錫(ㄒㄧˊ)賜也。蒼天必定拿福賜你們。
於是訓於人曰。
於是。就是在這個時候。訓誡眾人說。
昔于公治獄。
從前漢朝于定國之父掌治訟獄。他審案最是細心。沒有一毫冤枉。
大興駟馬之門。(駟:ㄙˋ)
上天嘉美他。使他的家門興旺。高車駟馬。出入貴顯。
竇氏濟人。(竇:ㄉㄡˋ)
宋朝竇禹鈞。廣行救濟眾人的事。
高折五枝之桂。
上天賜他富貴。使他家連生五子。都得科舉高占。號曰蟾宮折桂。(蟾宮折桂:科舉時代應考得中。)
救蟻中狀元之選。
宋祁之兄宋郊。遇蟻穴被暴雨所侵。蟻盡落水中。他搭橋救渡無數。又廣行陰騭。後來竟選中狀元。
埋蛇享宰相之榮。
楚國有一條兩頭蛇。人謂見之必死。孫叔敖見蛇自料必死。遂將此蛇打死埋之。以為免得後人見之而又死也。即此已有大陰德了。故後來得做宰相。享受榮華。
欲廣福田。
田。田地。福田。種福之田。比喻福澤。要想廣求福澤。
須憑心地。
須要憑各人的心地。
行時時之方便。
隨時遇有方便於人的事。亦莫計功。亦莫謀利。亦不論大小。隨時行之。
作種種之陰功。
但凡有益於人的事。皆叫做功。亦莫論哪種。亦莫望人知。只要遇著。就隨時為之。
利物利人。
人物皆是天生。凡事莫單為人。就是有利於萬物的。也是陰騭(騭:ㄓˋ)。人我原同一體。凡事莫單為己。只要有利於眾人的。更是陰騭。
修善修福。
人之初。性本善。有善則自然有福。何必又要修呢。蓋因人落着(著)後天這個眼耳鼻舌身心意。惹得愛看。愛聽。愛聞香。好吃。好穿。好妄想。性就不善。而福就折了。所以要修。修者何。外體孝弟忠信。禮義廉恥。內存明德新民。止於至善。自得善果福澤。
正直代天行化。
正直者。無私曲也。本聰明正直的心。代天行教化。
慈祥為國救民。
慈祥者。慈愛祥和之謂。本慈愛祥和的心。為國家救萬民的疾苦。
忠主孝親。
凡所事之人曰主。屬員對於長官。夥友對於店主。僕役對於雇主。都是應該忠心做事。親。指父母言。子女對於父母。應該盡孝心奉養。
敬兄信友。
兄長以情論。而恭敬之心。少長如一。則情可以厚。朋友以義合。而信實之心。始終不二。則義可以全。
和睦夫婦。
夫婦和。而後家道成。不可反目以傷和氣。夫盡夫道。而全其義。婦盡婦道。而守其順。夫義婦順而不和睦者。未有之也。
教訓子孫。
子孫之成敗。全在幼小時善為教訓。所以古人有義教。俗云。桑條從小育。教訓者。要在成德成材。若姑息養奸。而長大不受約束。悔之晚矣。
存平等心。
平等者。存心公平。不論貧富。一樣看待。不使機巧變詐害人。直覺得坦坦平平如止水之不起風浪。
擴寬大量。
擴。推廣也。寬大量者。涵養功深。容得住不平的人事。如天寬能包萬物。海寬能納百川。
或奉真朝斗。
或者敬奉仙真。學仙真之行持。常懷敬畏。或者朝禮斗天。體斗天之光明。不敢卑污。
或拜佛念經。
或者禮拜神佛。存洋洋如在之意。而幽獨不欺。或者念誦經典。起孳孳為善之念。而做事必遵。
報答四恩。
四恩者。天地有覆載之恩。國家有保護之恩。父母有養育之恩。師尊有教誨之恩。報答者。時時不忘其本也。
廣行三教。
三教者。儒釋道也。儒者治世立人倫。釋道出世司造化。教雖分三。而理則合一。廣行者。讀書無妨看經。而推廣於慈悲感應。不以釋道為異端。看經亦須讀書。而力行夫盡己推人。不以儒者為拘迂。
濟急如濟涸轍之魚。救危如救密羅之雀。(涸ㄏㄜˊ轍ㄔㄜˋ)
急與危。性命都是只在一刻。涸轍者。水乾之泥塘也。密羅者。細密之羅網也。言濟急者。當如那水乾的魚。濟之不容稍緩。救危者。當如那羅網的雀。救之需要趕緊。
矜孤恤寡。(矜ㄐㄧㄣ 恤ㄒㄩˋ)
無父的孤兒。最是可憐。須當矜憫。以維持其成人。無夫的寡婦。最是可哀。須當週恤。以保全其節操。
敬老憐貧。
衰老者。須當尊敬其有德有壽。貧窮者。須當憐憫其無衣無食。
措衣食。周道路之饑寒。(措:ㄘㄨㄛˋ)
道途路中。饑餓寒冷的窮人。最是可憐。應當措置些衣服飲食。而隨時周濟之。
施棺槨。免屍骸之暴露。(槨:ㄍㄨㄛˇ)
貧窮人死了。買不起棺槨。往往屍骸(骸:ㄏㄞˊ)暴露。最是可憫。應當施捨些棺木而掩埋之。
家富提攜親戚。歲饑賑濟鄰朋。
家中富足。不可慳吝。所有那內外親戚。窮苦的要隨時提拔。若遇年歲饑荒。所有那鄰含親朋。要隨時賑濟些與他。
斗秤須要公平。不可輕出重入。
升斗秤戥(戥:ㄉㄥˇ)。須要公平交易。不可出以輕小欺人。入以重大肥己。要知欺人就是欺天。肥己還是禍己。
奴僕待之寬恕。豈宜備責苛求。
奴僕使喚。不過命不如人。縱有過錯。待他也要寬容姑恕。豈可求全責備。刻苛於他。以傷厚道。
印造經文。創修廟宇。
經文。是聖賢典謨。印造以廣流傳。廟宇。乃仙佛所憑。創修以啟敬仰。
捨藥材以拯疾苦。施茶湯以解煩渴。
遇人有疾病苦楚。則捨送醫藥材料。恐有人口渴煩躁。則布施茶水湯漿。
或買物而放生。或持齋而戒殺。
或買生活的物來放生。或奉持素食來戒殺。
舉步常看蟲蟻。禁火莫燒山林。
蟲蟻草木。都含天地生意。故舉腳動部。要常看地下。禁止火不要燒山林。以免踏傷焚死。或傷害其他人物生靈。
點夜燈以照人行。造河船以濟人渡。
街巷夜晚。常有行走的人。則點燈俾(ㄅㄧˋ)得光亮。河隔路中。常有過渡的人。則造船以濟往來。
勿登山而網禽獸。勿臨水而毒魚蝦。
山上有飛禽走獸。水中有魚鱉蝦蟹。形體雖異。生命則同。勿要登山而以網取。勿臨水而以藥毒害。
勿宰耕牛。
耕田之牛。有功於人。切勿輕易宰食。
勿棄字紙。
字為啟發文明之寶。切勿拋棄。而不敬惜。
(詳請參酌:《壽康寶鑑》惜字近證)
勿謀人之財產。勿妒人之技能。
人之財物田產。是勤儉來的。你但勤儉。切勿謀算。人之技藝才能。是習練成的。你亦習練。切勿嫉妒。
勿淫人之妻女。
陰律云。淫人妻者。得絕嗣報。淫人室女者。得子孫誨淫報。所以淫人妻女者。他的妻女往往又被人淫。至於律法。則淫人妻女。本有明條就是國法逃過。陰律還逃得脫嗎。
謹錄 帝君〈慾海迴狂寶訓〉如左
孽海茫茫。首惡無非色慾。塵寰擾擾。易犯惟有邪淫。拔山蓋世之雄。坐此亡身喪國。繡口錦心之士。因茲敗節墮名。始為一念之差。遂至畢生莫贖。何乃淫風日熾。天理淪亡。以當悲當感之行。反為得計。而眾怒眾賤之事。恬不知羞。刊淫詞。談麗色。目注道左嬌姿。腸斷簾中窈窕。或貞節。或淑德。可敬可嘉。乃計誘而使無完行。若婢子。若僕妾。宜憐宜憫。竟勢逼而致玷終身。既令親族含羞。尤使子孫蒙垢。嗟嗟。總因志昏氣濁。賢遠佞親。豈知天理難容。神人震怒。或妻女酬償。或子孫受報。絕嗣之墳墓。無非好色狂徒。妓女之祖宗。盡是貪花浪子。當富則玉樓削籍。當貴則金榜除名。笞杖流徙大辟。生遭五等之刑。地獄惡鬼畜生。沒受三徒之苦。從前恩愛。至此成空。昔日風流。而今安在。與其後悔以無從。胡不早思而無犯。謹勸青年志士。黃卷名流。發覺悟之心。破色魔之障。芙蓉白面。不過帶肉骷髏。美艷紅粧。乃是殺人利刃。縱對如花如玉之貌。常存若姊若妹之心。未犯者宜防失足。曾行者務早回頭。更祈輾轉流通。迭相化導。必使在在齊歸覺路。人人共出迷津。則大惡既除。眾邪自消。靈臺無滯。世榮垂遠矣。
(詳請參酌:文昌帝君〈戒淫寶訓〉)
勿唆人之爭訟。
大事化成小事。小事化成無事。這就是陰騭的事。切勿挑唆人家彼此爭鬬(鬬通鬥:ㄉㄡˋ)以致興訟告狀。
勿壞人之名利。
人家名成利就。這是難得的事。切勿反而敗壞他。免喪陰騭。(陰騭ㄓˋ:語出《書經·洪範》:「惟天陰騭下民,相協厥居。」為默定的意思。後引申為默默行善的德行。陰騭:也稱為「陰德」、「陰功」。)
勿破人之婚姻。
人家婚姻配合。切勿出言破散。
勿侮聖賢。勿慢師長。
聖賢的言語。須當敬畏。切勿借為笑談。而戲侮之。師長的訓教。須當悅服。切勿塞耳不聽。而輕慢之。
勿因私讎。使人兄弟不和。(讎通讐:ㄔㄡˊ)
切勿因人有點私下的讐恨。遂在暗中撥弄。使他兄弟參商。骨肉不相和好。
勿因小利。使人父子不睦。
切勿因人與你為點些小的利益。就在旁邊挑撥。使他父子離間。
勿倚權勢而辱善良。勿恃富豪而欺窮困。
善良是好人。切勿倚(ㄧˇ)仗權力聲勢。反而凌辱他。窮困是苦人。切勿恃(ㄕˋ)著富足豪強。反而欺侮他。
和諧宗族。
宗族一脈的後人。以及父族母妻族的親戚。皆當和諧。視同一體。不得你爭我鬥。以至互相傷殘。
解釋冤愆。(冤通寃:ㄩㄢ。愆:ㄑㄧㄢ)
凡人與你有什麼寃讐(冤仇)過愆(愆:ㄑㄧㄢ)。總當解釋。為高不宜結在心上。
講理義而化奸頑。講經史而曉愚昧。
奸頑的人。多因不知理義。當與他講解而化導之。愚昧的人。只為不明經史。當與他講解而曉諭之。
常記有益之語。莫談非理之言。
有益於身心性命之語。需要常記心中。若是邪僻非理之言。切莫談論。免傷口德。
依本分而致謙恭。守規矩而遵法度。
人無謙虛恭敬者多。因不依本分。所以驕傲。需要依自己的本分。謙恭自致。人無禮法制度者多。因不守規矩。所以放肆。需要守一定的規矩。遵守法度。
舉善薦賢。
若是善良賢才的人。與眾有益。與世有賴。當舉薦而重用之。使盡其才能。
饒人責己。
人之過誤宜恕。在己則不可恕。凡事只恐我不是。不論人家非。所以人之過當饒。己之過當責。
善人則親近之。助德行於身心。
遇那善人。就應該與他親近。學他好處。輔助我的德行。就可以有益於身心性命。
惡人則遠避之。杜災殃於眉睫。
若遇惡人。就應該遠遠退避。怕被他帶壞。以杜絕災害禍殃於眉睫眼前。
常須隱惡揚善。
人家的惡事。須要時常替他隱蓋。不可彰人短。人家的善德。須要時常替他表揚。不可沒人長。
不可口是心非。
為人需要心口如一。才是君子。不可口裡說的是好話。而心中卻存那非禮的念頭。
翦礙道之荊榛。除當途之瓦石。(榛:ㄓㄣ)
道。途。路也。荊榛。障礙行路之野草野樹也。有阻礙道路者。則刈去之。(刈:ㄧˋ)瓦時阻礙當路則除去之。以便人行走。以免人躓跌。
修數百年崎嶇之路。造千萬人來往之橋。
崎嶇。險小不平的路。道路年久失修。則修理之。而使其寬平。來往大小的橋。有千萬人眾多。必關緊要。則整造之。而求其堅固。
捐漏澤之仁園。
漏澤者。如鰥寡孤獨。路途飢寒。遺漏未得福澤的人。最為可憐。應該捐助銀錢。設立仁園。隨時留養。
興啟蒙之義塾。(塾:ㄕㄨˊ)
啟。開也。兒童蒙昧。讀書方可明理。興辦義務學校。使那家貧的子弟。也得讀書。而開其愚昧。
垂訓以格人非。
人有非為不是處。因無善言感格。則當垂示教訓。以格正他的非心。而使他翕然向善。(翕:ㄒㄧˋ,和諧順服。)
捐資以成人美。
人家想做善美的事。若於財力不足。必做不成。則當捐些資財。以幫助之。而使他美事成就。
作事須循天理。
作事無論輕重大小。須要平情應物。遵循那天良自然之理。切不可偏執己見。而失其公道。
出言要順人心。
出言說話。勿論老幼男女。總要揣度人情。順他的心意。切不可拗執違眾。而拂人性情。
見先哲於羹牆。(羹:ㄍㄥ)
先哲。聖賢也。羹牆者。飲食起居之間也。凡事效法先哲。時時不忘。如與聖賢對坐而親見一般。
慎獨知於衾影。(衾:ㄑㄧㄣ)
獨知者。不有人知。是獨自一人在處。如那衾影暗室中。總要謹慎。不可妄為。
諸惡莫作。
諸般的惡事。一概禁戒不做。
眾善奉行。
各種的善事。一概著力奉行。
永無惡曜加臨。(曜:ㄧㄠˋ)
這樣為善的人。永遠沒有凶星惡曜加臨在他身上。
常有吉神擁護。
時常有吉慶的神。擁助保護。
近報則在自己。
近處好報應。或者賜福增壽。安榮貴顯。則就在自己身上。
遠報則在兒孫。
或者一時不見好處。那遠處的報應。必是添子益孫。後代發達。就在兒孫身上。
百福駢臻。(駢ㄆㄧㄢˊ 臻ㄓㄣ)
百樣的福澤。一並相聯而臻到。(臻:ㄓㄣ)
千祥雲集。
千般的吉祥。如那彩雲之相聚集而來。
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。(騭:ㄓˋ)
自古及今。凡有享受榮華富貴。而子孫發達者。那不是從這「去惡為善、廣行陰騭」之中得來的嗎。還不趕快行陰騭嗎。句中含有無限的希望勸勉。
1.《太上寶訓註解》
禮請法寶
https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HZ15-39-01
2.《治平寶鑑》
禮請法寶
https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21&pid=HZ15-39-02
下載原檔
http://edu.hwadzan.com/fabodetail/1765
3.《三聖經淺解》 25開
禮請法寶
https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019&pid=HZ30-05-01
下載原檔
http://edu.hwadzan.com/fabodetail/1714
4.《三聖經淺解》 32開
禮請法寶
https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019&pid=HZ-30-05b
下載原檔
http://edu.hwadzan.com/fabodetail/1714
上述內容包含四款經典:
1. 太上感應篇
2. 文昌帝君陰騭文
3.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
4. 孚佑帝君心經
5.《太上感應篇》:
(1) 太上感應篇 直講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HZ28-11-01
(2) 太上感應篇 彙編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HZ28-08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HZ28-04-01
(3) 太上感應篇 (註講/證案)彙編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HZ28-018-01
(4) 太上感應篇 彙編白話版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HZ28-12-01
6.《太上感應篇直講_文昌帝君陰騭文譯註 合刊》
太上感應篇直講,其註直同白話,但順文一念,其義自顯,最宜於幼年子女。文昌帝君陰騭文譯註,使人法法頭頭,皆知取法,皆知懲戒,批評辯論,洞徹精微,可謂帝君功臣。16開 平裝。
禮請法寶
http://fabo.hwadzan.com/fabo_detailed?type=002119&pid=CH15-03
下載原檔
http://edu.hwadzan.com/fabodetail/43
7.《安士全書之文昌帝君陰騭文白話解》
禮請法寶
http://www.budaedu.org/books/books_01_tw2.php
下載原檔
http://ftp.budaedu.org/publish/C7/CH73/CH730-41-01-001.PDF
法寶禮請推薦:
1.法寶禮請
2.淨宗學會
http://www.hwadzan.com/worldhwadzan/264.html
3.電子書坊
http://www.amtb.org.tw/pdf/pdf.asp?web_choice=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