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譯註序
六道眾生,輪迴生死,凡夫不自知,妄說一死永滅,無復後世。或又妄謂人死復生為人,畜死復生為畜。愚昧之徒,恃此妄說,競造殺盜淫妄惡業,毫無忌憚。豈知一失人身,即受三塗苦報。世人之可悲,寧有甚於此者。
三世因果,六道輪迴,其事其理,尋之三藏內典,固最詳明,而在儒之經傳,亦是屢屢言之,他如勸世諸善書亦多闡述。文昌帝君作文訓世,曰陰騭文(騭:ㄓˋ),自言一十七世為士大夫,又嘗為仙為龍,往來諸道。以是令人知因識果,止惡行善,進求了生脫死。信乎文以載道,堪以息邪說,正人心。惟其文約義豐,不有詳注發其蘊(ㄩㄣˋ),必期人皆讀而能曉,蓋亦難矣。
清儒周夢顏大士,曾就此文注為廣義《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》,益以所著《萬善先資》,《欲海回狂》,《西歸直指》,合為《安士全書》。印公祖師讚歎不已,稱為「善世第一奇書」。第以廣義詳徵博引,詞文而鴻,非深於文者,讀之猶有困也。
拂雲黃老居士,久發悲心,欲以 帝君之文勸乎世,憾無淺釋以接引,遂自操觚(觚:音ㄍㄨ,古代書寫的木簡),為此語譯簡注,又取《太上感應篇》前賢直講,合刊流通,囑為一序。竊維讀 帝君文,不能捨讀《周氏廣義》,周氏廣義(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)得此譯注,如得寶山要圖,可以引人入勝。由此觀之,譯注利生之功,可序而盡之哉。
民紀第二丙子年仲秋下浣
廬江 徐醒民敬識
放下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嗔痴慢,看破世間。
真發菩提心,為生死大事。
一切為正法,一切為眾生。
各人因果,各人負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