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內壯健康】大德必得其壽: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

作者:彭鑫博士

 

凡大醫治病,必當安神定志,無欲無求,先發大慈惻隱之心,誓願普救含靈之苦。若有疾厄來求救者,不得問其貴賤貧富,長幼妍蚩,怨親善友,華夷愚智,普同一等,皆如至親之想。

 

亦不得瞻前顧後,自慮吉凶,護惜身命。見彼苦惱,若己有之,深心淒愴。勿避險巇、晝夜寒暑、飢渴疲勞,一心赴救,無作功夫行蹟之心。如此可為蒼生大醫,反此則是含靈巨賊。”——孫思邈《千金方·大醫精誠篇》

我們都知道,人生病有三種原因,有外在的、內在的和不內不外的。

 

1.外在的是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

2.內在的原因是七情,也就是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

3.不內不外的原因就是飲食勞倦生活起居等。

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,我用中醫學傳統的辦法,治療了很多人的疾病。但是我發現有一個問題,這些人當時的病痛是解決了,可是通常都有一個病根,也就是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。我從各方面進行思考,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,可是一直沒有找到答案。

後來機緣巧合,我開始接觸傳統文化,讀的第一本書是《了凡四訓》。讀完之後,我學會了一件事,那就是反省。


首先,從我自己開始反省。

一開始治病的時候,我習慣於外求,譬如說,這個人病治不好,總是想用什麼方子,用什麼手法針灸,用什麼手段來把氣血調整好,把臟腑調整好。可是,徒勞無功,永遠都有一個問題留在那裡。

在這同時,我讀了很多中醫學的經典,還有很多古代醫家的著作。這些古代醫家的著作裡都提到一點,
德為醫之本就是作為一個醫生,最重要的不是醫術,而是醫德。

按古人的說法,
叫做進與病謀,退與心謀什麼意思呢?就是說治病時,一方面要詳細分析疾病的病機,制定治療方案;另一方面,還要深入分析患者內心七情五志,根除致病根源。

清代有個醫生,叫喻昌,是當時的一代名醫,醫術非常高明,他寫了一本書,叫《寓意草》,序裡面有這樣一段話:昌於此道無他長,但自少至老,耳目所及之病,無不靜氣微心,呼吸與會。始化我身為病身,負影只立……不知者謂昌從紙上得之,夫活法在人,豈紙上所能與耶?譬之兵法軍機,馬上且不能得。況於紙上妄說孫吳?但令此心勤密在先,冥靈之下,神挺自穎。” 

翻譯成白話就是:

很多人說我這些醫術是從紙上而得,從書本裡邊學的,很多人認為我博聞強記,治療效果也很好,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。真正的醫生是什麼?就是遇到患者的時候,能靜下心來,深入體會患者的痛苦,把自己和患者融合在一起,用自己的心去體會患者的痛苦,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。 ” 

我一開始之所以治不好那麼多病,而且後來遇到瓶頸,為什麼?我沒有進入對方的內心,無法體會他的痛苦的癥結所在,打不開疾病最深層次的那把鎖,這種情況下,用多少藥都沒用。

開始反省之後,我就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,就是我把自己想明白了之後,就特別容易把別人想明白。
這實際上就是古人的一句話,叫做推己及人就是說,如果我們自己心中有障礙,就會妨礙我們跟別人溝通。

我們醫生如果心裡有障礙,就會妨礙與患者溝通,就體會不到患者的痛苦,也就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了。假如把這層障礙去掉,患者的情況就會清清楚楚,自然就知道怎麼幫他來解決病痛。

認識到這些之後,我就開始在臨床上實踐。我發現,人的疾病和他的心理狀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,而且有著內在的規律,很多病不是靠藥物就能治好的,如果不把心理、性格、脾氣、情志當中的不良因素轉化掉,即使用再好的藥物,疾病也無法痊癒。
(請關注微信:pengxinboshi

在說這個之前,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的概念,五行是木火土金水,它和人體的肝心脾肺腎五臟相對應。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,還有一個五常的概念,又稱為五德,就是仁義禮智信,古人把它叫做五常。

 

五行: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

五臟: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

五德: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



仁義禮智信最初來源於孔子的《論語》,他講了三個字是仁、義、禮;後來,戰國的《孟子》這篇著作裡,添加了一個,增加到四個方面,叫四維;最終,漢代的董仲舒在《賢良對策》裡邊確定為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五個方面。從漢代以來,五常都是立國的標準。

是什麼意思?

就是自然狀態,就是正常,就是自然和和諧。

 

在中醫看來,五臟對應的五常,是五臟的正常情志狀態。也就是說,肝肺心腎脾仁義禮智信是相對應的,假如五常失常,就會導致疾病。反過來,如果我們能將一個人失常的心理狀態轉化為正常,很多疾病就會不治而愈。

老子的《道德經》裡面提到過一句話,叫知常曰明,不知常,妄作,兇。就是說認識了自然規律就叫做明智,不認識自然規律,輕妄舉止,往往會出兇災。這裡面的兇災體現在很多方面,最基本的就是疾病,包括很多像癌症這樣的絕症。

所以說,很多疾病是我們自己的內心造出來的。所以說,
我們治病養生,尋求健康長壽,不是從外在去尋找昂貴的保健品,其科學的治療方法是從內找,由內而外。先正心修德,心正了之後,氣就正,氣正了之後,形就正。

按照中國古代的中醫理論,人是由三部分組成的,哪三部分?就是形、氣、神。

 

1“就是指我們的外形;

2“就是指我們身體的經絡、氣血;

3“就是指我們的精神。

事實上,現代的科學認識,也認為生命是由三部分組成的,是物質、能量和信息。那麼,物質對應的就是外形、肉體;能量對應的就是中醫學理論裡的概念;信息對應的就是我們的神。

中西醫在這方面的認識是相通的。所以《黃帝內經》上講: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。這講的是道,也就是最高的目標。但怎麼落實這個目標呢?就要心平氣和,五臟安和。五臟如何安和?就要五常保持正常狀態。


天人五行相應表

五行: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;

五臟: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;

五常:仁、禮、信、義、智;

六腑:膽、小腸、胃、大腸、膀胱(三焦) ;

五毒:怒、恨、怨、惱、煩;

七情:怒、喜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;

五傷:久行傷筋、久視傷血、久坐傷肉、久臥傷氣、久立傷骨;

五神:魂、神、意、魄、志;

五藏:血、脈、營、氣、精;

五體:筋、脈、肉、皮、骨;

五竅:目、舌、口、鼻、耳;

五液:淚、汗、涎、涕、唾;

五華:爪甲、面、唇、皮毛、發齒;

五聲:呼、笑、歌、哭、呻;

四季: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;

五色: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;

五氣:升、浮、化、降、沉;

五性:溫、熱、平、涼、寒;

六淫:風、火(暑)、濕、燥、寒;

五味: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;

五音:角、徽、宮、商、羽;

五星:歲星、熒惑星、鎮星、太白星、辰星;

五穀:麥、黍、稷、稻、豆;

五菜:韭、薤、葵、蔥、藿;

五畜:犬、馬、牛、雞、彘;

五蟲:毛、羽、倮、介、鱗;

五果:李、杏、棗、桃、栗;

天干:甲乙、丙丁、戊己、庚辛、壬癸;

地支:寅卯、巳午、辰戌丑未、申酉、亥子;

五方:東、南、中、西、北;

五方獸:青龍、朱雀、麒麟、白虎、玄武;

八卦:震巽、離、艮坤、乾兌、坎。

孔子在《論語》裡面講:
仁者壽,大德必得其壽。就是說一個人德行很高的話,五臟之氣就會安和,壽命就會非常長久。

那我們中醫的人士有沒有這樣的話?

有。唐代的藥王孫思邈在他的《千金方》裡邊講:百行周備,雖絕藥餌,足以遐年。德行不克,縱服玉液金丹,未能延壽。” 

百行就是指各種各樣的好德行。意思就是說,好的德行都具備,雖然不吃長生保健的藥品,也能夠頤享天年,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;反過來,一個人道德品質如果不行的話,縱然服用玉液金丹也不能延長壽命。玉液金丹,就是指長壽保健的藥品,包括現在的保健品。

明代的龔廷賢,在當時的整個醫學界非常有名,號稱醫林狀元。他也講過類似的話,說:積善有功,常存陰德,可以延年。” 

 

就是說,一個人經常做好事,做一些默默無聞的好事,可以延年益壽。

 

溫馨提示:上文中所提及藥方和中藥,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,切勿擅用。

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,轉載請註明出處。

 

中醫彭鑫博士微信公眾平台:pengxinboshi

http://www.pengxinboshi.com/zyys/210.htm

官網:www.pengxinboshi.com

 

新浪微博:@中醫彭鑫博士

騰訊微博:@中醫彭鑫博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拒絕色情好男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